《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一、引言 | 第11-12页 |
| 二、吴骞的生平及拜经楼藏书 | 第12-14页 |
| 三、《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的成书过程及刊刻情况 | 第14-16页 |
| 四、《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的主要内容 | 第16-23页 |
| (一) 描述版本面貌 | 第16-17页 |
| (二) 介绍版本价值 | 第17-18页 |
| (三) 记述版本源流 | 第18-19页 |
| (四) 保存收藏资料 | 第19-20页 |
| (五) 收录名家题跋 | 第20-21页 |
| (六) 附记书林掌故 | 第21页 |
| (七) 介绍稀见书籍的内容 | 第21-23页 |
| 五、《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的版本学成就 | 第23-38页 |
| (一) 鉴定版本的方法 | 第23-26页 |
| 1、通过版式鉴定版本 | 第23-24页 |
| 2、通过序跋鉴定版本 | 第24-25页 |
| 3、通过校勘鉴定版本 | 第25-26页 |
| (二) 吴骞的版本观念 | 第26-38页 |
| 1、注重宋刻本 | 第26-29页 |
| 2、注重元刻本 | 第29-30页 |
| 3、注重旧抄本 | 第30-32页 |
| 4、注重名家抄校本 | 第32-35页 |
| 5、注重题跋本 | 第35-38页 |
| 六、《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的藏书史料价值 | 第38-42页 |
| (一) 记载藏书印记、反映收藏轨迹 | 第38-39页 |
| (二) 记载藏书家事迹 | 第39-42页 |
| 七、《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的影响 | 第42-45页 |
| 附录:吴氏拜经楼抄校题跋本知见录 | 第45-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