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证券信用交易制度概述 | 第10-21页 |
| ·什么是证券信用交易制度 | 第10-13页 |
| ·证券信用交易的涵义界定 | 第10页 |
| ·证券信用交易运作及特点 | 第10-12页 |
| ·证券交易中股票与股指期货的区别 | 第12-13页 |
| ·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关系分析 | 第13-16页 |
| ·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关系种类 | 第13-14页 |
| ·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关系主体 | 第14-15页 |
| ·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关系客体 | 第15页 |
| ·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关系内容 | 第15-16页 |
| ·其它国家或地区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制度比较 | 第16-21页 |
| ·美国证券信用交易的立法与监管 | 第16-17页 |
| ·日本证券信用交易的立法与监管 | 第17-18页 |
| ·中国台湾地区证券信用交易的立法与监管 | 第18-19页 |
| ·上述国家和地区证券信用交易主要法律规则对比分析 | 第19-21页 |
| 2 中国开展证券信用交易可行性与制约因素 | 第21-27页 |
|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立法状况 | 第21-22页 |
| ·2005年证券法在信用交易方面的突破 | 第21页 |
| ·中国股市现行交易机制 | 第21-22页 |
| ·修改前的证券法禁止证券信用交易原因分析 | 第22页 |
| ·开展信用交易在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缺陷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 ·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完整问题 | 第22页 |
| ·证券市场监管方式 | 第22-23页 |
| ·证券市场“透支”问题 | 第23页 |
| ·中国开展证券信用交易有利因素 | 第23-25页 |
| ·开展证券信用交易已得到管理层和理论界的初步共识 | 第23-24页 |
| ·中国证券市场法律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 第24页 |
| ·证券商作为中介条件已经具备 | 第24页 |
| ·国外经验提供了制度上借鉴 | 第24-25页 |
| ·开展证券信用交易的制约方面 | 第25-27页 |
| ·证券市场价格体系仍处调整过程中 | 第25页 |
| ·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 | 第25页 |
| ·证券市场缺乏足够的违法惩诫 | 第25-26页 |
| ·投资者教育工作有待深入 | 第26页 |
| ·交易监管效率有待提高 | 第26-27页 |
| 3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建设 | 第27-38页 |
| ·中国建设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应考虑的因素 | 第27-29页 |
| ·信用交易规模与证券市场承受能力 | 第27-28页 |
| ·证券信用交易风险与证券市场稳定 | 第28页 |
| ·证券商的强势地位与保护投资者利益 | 第28-29页 |
|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授信模式 | 第29-31页 |
| ·理论界的观点 | 第29页 |
| ·笔者的理解 | 第29-31页 |
|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监管体系与法律规则述评 | 第31-38页 |
| ·法律与监管体系分立 | 第31页 |
| ·监管体系 | 第31-33页 |
|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主要法律规则设计 | 第33-38页 |
| 4 中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实施层面的思考 | 第38-45页 |
| ·加深证券市场几个问题的认识 | 第38-40页 |
| ·正确理解证券市场功能问题 | 第38-39页 |
|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 | 第39-40页 |
| ·资金供给与泡沫 | 第40页 |
| ·证券信用交易强制平仓问题 | 第40-42页 |
| ·强制平仓是否构成侵权 | 第40-41页 |
| ·强制平仓法律责任划分 | 第41-42页 |
| ·强制平仓损害赔偿 | 第42页 |
| ·上市公司治理与信用环境 | 第42-45页 |
|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 第42页 |
|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 第42页 |
| ·应对会计造假问题 | 第42-43页 |
| ·市场信用环境建设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