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s | 第5-8页 |
绪论 | 第8-45页 |
一、霍尔的辉煌学术历程 | 第8-12页 |
二、霍尔文化理论的开放性 | 第12-15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四、本论文研究创新之处 | 第23-45页 |
第一章 霍尔的流散经历 | 第45-54页 |
第一节 家庭背景对霍尔的影响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学校教育及老师对霍尔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三节 离开牙买加入住牛津 | 第49-54页 |
第二章 霍尔的文化理论基石 | 第54-71页 |
第一节 霍尔的左派经历 | 第54-62页 |
第二节 霍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身份 | 第62-68页 |
第三节 霍尔谈影响霍尔的一切 | 第68-71页 |
第三章 霍尔与英国文化研究的渊源 | 第71-101页 |
第一节 伯明翰文化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71-77页 |
第二节 霍尔的文化理论与利维斯精英主义及威廉斯、霍加特文化主义的差异 | 第77-90页 |
第三节 霍尔的伯明翰风雨历程 | 第90-101页 |
第四章 霍尔的阅读政治学 | 第101-121页 |
第一节 不断更新的编码解码理论 | 第101-110页 |
第二节 编码解码理论遇到的挑战 | 第110-114页 |
第三节 编码解码与政治语言 | 第114-121页 |
第五章 霍尔的差异政治学 | 第121-150页 |
第一节 历史的差异、断裂和反转 | 第121-127页 |
第二节 西方世界与其他世界 | 第127-132页 |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 | 第132-136页 |
第四节 多元文化与文化管理 | 第136-150页 |
第六章 差异造就“他者”景观 | 第150-176页 |
第一节 白人凝视下的“他者” | 第150-155页 |
第二节 男女身份的建构以及伯明翰早期女性研究 | 第155-161页 |
第三节 霍尔的“异常文化”与主流文化观点 | 第161-170页 |
第四节 抵制认知暴力倡导绿色政治 | 第170-176页 |
第七章 霍尔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 第176-200页 |
第一节 文化研究方法论问题 | 第176-183页 |
第二节 霍尔的文化理论与中国媒体文化的关系 | 第183-187页 |
第三节 解密传媒叙事神话 | 第187-194页 |
第四节 文化研究在中国的现实观照 | 第194-200页 |
结语 | 第200-203页 |
中英文参考文献 | 第203-214页 |
附录:1,霍尔重要经历一览 | 第214-221页 |
2,霍尔著述目录 | 第215-221页 |
致谢 | 第221-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