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论文

网络舆情下的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网络舆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地方政府形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研究思路、方法及其创新点第16-19页
     ·研究思路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研究创新点第17-19页
第2章 地方政府形象概述第19-31页
   ·地方政府形象的涵义和特征第19-24页
     ·地方政府形象的涵义第19-21页
     ·地方政府形象的特征第21-24页
   ·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意义第24-26页
     ·增强政府威信,推进地区稳定发展第24-25页
     ·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地方进步第25页
     ·更好的落实各项政策,提高行政效率第25-26页
     ·有利于发展地域文化,创造良好的施政环境第26页
   ·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影响因素第26-31页
     ·地方政府形象传播的媒体环境第26-27页
     ·地方政府官员自身的素质第27-28页
     ·地方政府的政府行为第28-31页
第3章 网络舆情概述第31-39页
   ·网络舆情的涵义及其特点第31-34页
     ·网络舆情的涵义第31-32页
     ·网络舆情的特点第32-34页
   ·网络舆情的功能第34-36页
     ·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平台第34-35页
     ·影响政府决策的新方式第35-36页
     ·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新渠道第36页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和规律第36-39页
     ·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第36-37页
     ·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第37-39页
第4章 网络舆情下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第39-53页
   ·网络舆情给地方政府形象建设带来的挑战第39-43页
     ·案例回放第40-41页
     ·案例分析第41-43页
   ·案例启示——地方政府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第43-46页
     ·政务信息透明度低第44页
     ·网络媒体运用理念有待改进第44-45页
     ·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低第45-46页
     ·部分官员官僚主义作风尚存第46页
   ·地方政府处理网络舆情失当的原因探析第46-53页
     ·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缺乏第46-48页
     ·现代公共管理和服务方式的缺位第48-50页
     ·处理方法不科学第50-51页
     ·应对机制不健全第51-53页
第5章 网络舆情下地方政府形象建设策略探讨第53-61页
   ·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第53-54页
     ·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第53页
     ·加强与网络媒体的沟通第53-54页
     ·建立健全地方性的网络法律法规,以法制网第54页
   ·加强地方政府自身建设第54-56页
     ·培养地方政府体制内"意见领袖",争取网络话语权第54-55页
     ·积极推动地方政府领导上网第55页
     ·加强地方官员应对网络舆情的培训第55-56页
   ·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第56-58页
     ·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形成行之有效的处理预案第56-57页
     ·建立网络舆情的危机处理机制,及时与网民沟通和交流第57页
     ·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重视网络舆情的发展第57-58页
   ·加快电子政府形象建设第58-61页
     ·完善地方政府官方网站,开放讨论平台第58-59页
     ·进一步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第59页
     ·重视本地网络论坛(BBS)建设第59-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研究--以山西省北部下水头乡和陶村乡为例
下一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县级政府职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