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 ·AO 的提出与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AO 的提出 | 第9-10页 |
| ·AO 的天气、气候意义 | 第10-11页 |
| ·AO 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 ·AO 形成机理的模式研究 | 第12-14页 |
| ·AO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模式、资料和方法介绍 | 第17-21页 |
| ·模式介绍 | 第17-19页 |
| ·资料介绍 | 第19页 |
| ·分析、诊断方法介绍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下边界条件对AO 基本特征影响 | 第21-33页 |
| ·试验方案介绍 | 第21页 |
| ·数值试验对基本气候态的描述 | 第21-22页 |
| ·控制试验与资料分析结果对比 | 第22-26页 |
| ·控制试验与资料分析环状模对比 | 第22-24页 |
| ·控制试验不同高度环状模态结构 | 第24-25页 |
| ·控制试验与资料分析AO 纬向平均纬向风对比 | 第25-26页 |
| ·敏感性试验分析 | 第26-31页 |
| ·无山脉试验和水球试验环状模分析 | 第26-27页 |
| ·不同下边界试验各高度环状模方差贡献分析 | 第27-28页 |
| ·无山脉试验和水球试验不同高度环状模态结构 | 第28-29页 |
| ·无山脉试验和水球试验AO 纬向平均纬向风结构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研究内容小结 | 第31页 |
| ·讨论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波-流相互作用与AO 形成的关系诊断 | 第33-57页 |
| ·波动物理基础 | 第33-36页 |
| ·NCEP 资料分析 | 第36-46页 |
| ·逐日AO 基本特征 | 第36-37页 |
| ·平流层与对流层波-流相互作用异常时空特征及与AO 关系 | 第37-43页 |
| ·E-P 通量及散度对AO 指数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 ·海平面气压距平和E-P 通量散度距平SVD 分析 | 第44-46页 |
| ·控制试验结果与NCEP 资料分析对比 | 第46-55页 |
| ·试验方案介绍 | 第46页 |
| ·逐日AO 基本特征 | 第46-48页 |
| ·平流层与对流层波-流相互作用异常时空特征及与AO 关系 | 第48-53页 |
| ·E-P 通量及散度对AO 指数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 ·海平面气压距平和E-P 通量散度距平SVD 分析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研究内容小结 | 第55-56页 |
| ·讨论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下边界条件对AO 影响的波-流相互作用诊断 | 第57-72页 |
| ·试验方案介绍 | 第57页 |
| ·无山脉试验结果 | 第57-64页 |
| ·逐日AO 基本特征 | 第57-59页 |
| ·平流层与对流层波-流相互作用异常时空特征及与AO 关系 | 第59-64页 |
| ·水球试验结果 | 第64-71页 |
| ·逐日AO 基本特征 | 第64-65页 |
| ·平流层与对流层波-流相互作用异常时空特征及与AO 关系 | 第65-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研究内容小结 | 第71页 |
| ·讨论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主要结论 | 第72页 |
| ·本文特色 | 第72-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