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非正规就业现状研究--以重庆市某镇为例的探讨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8-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非正规就业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 第10-11页 |
二、有关非正规就业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有关农村妇女就业的研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其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对象所属社区概况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非正规就业现状及其女性非正规就业 | 第17-29页 |
第一节 我国非正规就业现状 | 第17-24页 |
一、非正规就业概念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 | 第17-18页 |
二、我国非正规就业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18-22页 |
三、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我国女性非正规就业 | 第24-29页 |
一、非正规就业的特点符合当代女性就业的要求 | 第24-26页 |
二、现阶段女性非正规就业的主要方式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农村妇女非正规就业特征及问题分析 | 第29-42页 |
第一节 农村妇女的就业特征 | 第29-32页 |
一、就业目的 | 第29-30页 |
二、就业途径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2-42页 |
一、低层次化—农村妇女就业的基本特征 | 第32-34页 |
二、家庭在妇女择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第34-35页 |
三、就业途径单一,表现出明显的差序性 | 第35-36页 |
四、就业妇女的权益意识薄弱 | 第36-39页 |
五、传统的角色规定限制了农村妇女的职业流动 | 第39-42页 |
第四章 促进农村妇女非正规就业的对策分析 | 第42-52页 |
第一节 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分析 | 第42-45页 |
一、就业能力的含义 | 第42-43页 |
二、农村妇女的就业能力 | 第43页 |
三、影响农村妇女就业能力的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推动农村妇女非正规就业的对策分析 | 第45-52页 |
一、农村妇女个人层面 | 第46-47页 |
二、企业层面 | 第47-48页 |
三、社会和政策层面 | 第48-5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2-54页 |
一、解决农村妇女非正规就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 第52-53页 |
二、提高就业能力是实现就业的关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