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近地风的基本特性 | 第9-11页 |
·平均风特性 | 第9-10页 |
·脉动风基本特性 | 第10-11页 |
·风对桥梁的作用 | 第11-14页 |
·桥梁颤振研究概况 | 第14页 |
·桥梁颤振控制措施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气动措施 | 第15页 |
·机械措施 | 第15页 |
·结构措施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桥梁颤振基本理论与节段模型试验颤振导数识别法 | 第17-29页 |
·古典耦合颤振理论 | 第17-19页 |
·Theodorsen平板颤振理论 | 第17-18页 |
·Fr.Bleich的悬索桥颤振理论 | 第18页 |
·Kloppel和Thiele诺谟图 | 第18-19页 |
·Selberg和van der Put的近似公式 | 第19页 |
·分离流扭转颤振理论 | 第19-21页 |
·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模型 | 第19-21页 |
·二维桥梁颤振分析方法 | 第21页 |
·三维桥梁颤振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多模态颤振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全模态颤振分析方法 | 第23页 |
·桥梁风洞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边界层风洞简介 | 第23-24页 |
·边界层风洞的分类 | 第24页 |
·桥梁风洞试验分类 | 第24-26页 |
·基于节段模型试验的颤振导数识别法 | 第26-28页 |
·自由振动法 | 第26-28页 |
·强迫振动法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边缘风嘴的颤振控制作用 | 第29-36页 |
·概况 | 第29页 |
·不同的风嘴形式对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 | 第29-31页 |
·风嘴对颤振导数的影响 | 第3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虎门二桥的不同断面边缘风嘴颤振控制作用对比 | 第36-58页 |
·坭洲水道桥边缘风嘴的形式对比 | 第36页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36-43页 |
·工程介绍 | 第36页 |
·结构动力特性计算分析 | 第36-43页 |
·节段模型试验 | 第43-47页 |
·节段模型测振试验 | 第43-44页 |
·节段模型制作 | 第44-4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主要研究工作 | 第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8页 |
建议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