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酸雨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酸雨的定义及判别 | 第9-11页 |
| ·酸雨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 第11-15页 |
| ·国外酸雨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我国酸雨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 ·宜宾市酸雨现状及其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宜宾市酸雨现状 | 第15页 |
| ·宜宾市酸雨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论文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7页 |
| 2 宜宾市降雨pH及酸雨频率分析 | 第17-33页 |
| ·宜宾市降雨监测点设置及样本统计 | 第18-20页 |
| ·宜宾市酸雨分布研究 | 第20-24页 |
| ·酸雨空间分布 | 第21页 |
| ·酸雨的年度分布 | 第21-22页 |
| ·酸雨的月分布 | 第22-24页 |
| ·降雨量对酸度的影响分析 | 第24-27页 |
| ·PM_(10)对降雨酸度的缓冲能力研究 | 第27-31页 |
| ·小结 | 第31-33页 |
| 3 宜宾市降雨化学组分分析 | 第33-53页 |
| ·宜宾市降雨化学组分总体状况 | 第33-34页 |
| ·降雨化学组分对比 | 第33-34页 |
| ·降雨离子平衡性 | 第34页 |
| ·典型月份降雨化学组分分析 | 第34-45页 |
| ·1月份降雨化学组分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 ·5月份降雨化学组分统计分析 | 第36-40页 |
| ·9月份降雨化学组分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 ·典型月份对比分析 | 第42-45页 |
| ·2002年~2005年各监测点降雨状况统计分析 | 第45-49页 |
| ·宜宾市环境监测站 | 第45-47页 |
| ·宜宾机场 | 第47-49页 |
| ·分析小结 | 第49页 |
| ·降雨化学组分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4 宜宾市酸雨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73页 |
| ·宜宾市环境空气质量 | 第53-60页 |
| ·自然条件 | 第60-67页 |
| ·气象气候 | 第60-65页 |
| ·盆地流场 | 第65页 |
| ·污染物输送风场特性 | 第65-66页 |
| ·土壤因素 | 第66-67页 |
| ·工业布局 | 第67页 |
| ·城市发展与建设 | 第67-69页 |
| ·工业废气排放 | 第69-70页 |
| ·宜宾市工业废气排放 | 第69-70页 |
| ·重点工业源企业的影响 | 第70页 |
| ·小结 | 第70-73页 |
| 5 宜宾市酸雨污染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第73-79页 |
| ·宜宾市2020年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概述 | 第73-75页 |
| ·宜宾市城市发展目标 | 第73页 |
| ·城市规划布局结构 | 第73-75页 |
| ·宜宾市工业结构调整 | 第75页 |
| ·工业用地布局原则 | 第75页 |
| ·工业布局 | 第75页 |
| ·宜宾市酸雨污染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第75-78页 |
| ·小结 | 第78-79页 |
| 6 宜宾市酸雨防治对策 | 第79-83页 |
| ·防治对策 | 第79-80页 |
| ·优化工业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功能布局 | 第79页 |
| ·发展可替代性清洁能源 | 第79-80页 |
| ·政策措施 | 第80-81页 |
| ·控制和削减燃煤量 | 第80页 |
| ·烟气脱硫 | 第80-81页 |
| ·综合治理 | 第81-83页 |
| ·针对不同污染源,采用有差别的SO_2控制技术 | 第81页 |
| ·加强城市绿化,强化环保宣传 | 第81-83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3页 |
| ·建议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