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砷、砷化物对人体的影响 | 第11-13页 |
·砷、砷化物生物学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11-12页 |
·砷、砷化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 第12页 |
·砷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 第12页 |
·砷污染事件 | 第12-13页 |
·土壤环境中砷的来源、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 | 第13-16页 |
·自然界中砷的来源、分布和含量水平 | 第13页 |
·土壤环境中砷的来源、含量水平 | 第13-15页 |
·我国土壤中砷的分布 | 第15-16页 |
·砷对作物的影响 | 第16-17页 |
·砷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6页 |
·砷对作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16-17页 |
·土壤中砷的存在形态 | 第17-18页 |
·土壤环境中砷的吸附解吸 | 第18-21页 |
·体系pH值对砷的吸附量的影响 | 第19-20页 |
·土壤中的磷对砷的吸附量的影响 | 第20页 |
·土壤中矿物元素对砷的吸附 | 第20页 |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土壤的砷吸附影响 | 第20-21页 |
·土壤中的砷—作物效应关系 | 第21-23页 |
·砷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累积 | 第22页 |
·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态 | 第22-23页 |
·柑桔园土壤环境中的砷与果实安全性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5-2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5-2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研究意义 | 第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4页 |
·采样时间与地点 | 第29页 |
·样品采集及制备 | 第29-30页 |
·供试土壤和植物材料 | 第30-34页 |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34-36页 |
·土壤样品总砷的测定 | 第34页 |
·土壤样品有效砷提取方法的确定及应用 | 第34页 |
·果肉、叶片、枝条、根系中总砷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果肉、叶片、枝条、根系中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分析 | 第36页 |
·柑桔果品品质分析 | 第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54页 |
·柑桔园土壤的总砷 | 第37-39页 |
·柑桔园土壤中总砷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37-38页 |
·果肉与土壤总砷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柑桔园土壤中的有效砷 | 第39-49页 |
·柑桔园土壤中有效砷的测定 | 第39-44页 |
·柑桔园土壤中有效砷与总砷 | 第44页 |
·土壤环境中pH值及其它矿物元素对有效砷含量的影响 | 第44-47页 |
·有效砷在土壤剖面上的含量分布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植物样品的砷含量在柑桔作物上的迁移规律 | 第49-54页 |
·果肉总砷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叶片、枝条、根系中总砷结果分析及砷在柑桔作物上的分布规律 | 第50-51页 |
·从果肉中的含量看砷与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