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2 震源参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23页 |
·震源谱参数的确定 | 第11-15页 |
·波形记录转换为位移谱 | 第11页 |
·用Atkinson 方法确定Q 值 | 第11-13页 |
·场地响应 | 第13页 |
·用Atkinson 方法求震源参数 | 第13-15页 |
·由波谱参数推测地震主破裂方向的方法 | 第15-19页 |
·基本原理 | 第15-17页 |
·拟合计算方法 | 第17-19页 |
·破裂方位角的确定 | 第19页 |
·由震源机制解求取区域平均应力场 | 第19-23页 |
·求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 | 第19-20页 |
·根据震源机制解求区域平均应力张量的方法 | 第20-22页 |
·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 | 第22-23页 |
3 川滇地区地震波资料的选取和震源参数的计算 | 第23-39页 |
·川滇地区地震波资料的选取 | 第23-24页 |
·川滇地区衰减模型的计算 | 第24-28页 |
·地震震源谱参数计算举例 | 第28-31页 |
·地震破裂参数计算举例 | 第31-39页 |
4 川滇地震震源机制资料和平均应力场的计算 | 第39-46页 |
·震源机制资料的选取 | 第39-40页 |
·平均应力张量的计算 | 第40-41页 |
·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计算结果 | 第41-44页 |
·巨大地震前川滇地块的应力状态 | 第44-46页 |
5 讨论 | 第46-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1 遗传算法 | 第56-63页 |
附录 2 主要程序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