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与重建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第12-16页
     ·水库消落带研究现状第12-16页
       ·水库消落带的定义研究第12-13页
       ·水库消落带的功能研究第13-14页
       ·水库消落带的管理研究第14-15页
       ·水库消落带保护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水库消落带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19页
   ·本文研究拟取得的主要创新点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二章 水库消落带概念及其重建模式研究第21-34页
   ·水库消落带的定义及内涵第21-27页
     ·水库消落带的定义第21-22页
     ·消落带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第22页
     ·水库消落带的内涵第22-27页
       ·水库消落带的特征第23-24页
       ·水库消落带的功能第24-27页
   ·水库消落带的重建模式第27-33页
     ·消落带生态工程重建模式研究第27-31页
     ·桂林市青狮潭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模式研究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水库消落带水土环境研究第34-44页
   ·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状况第34-39页
     ·土壤侵蚀学原理第34-35页
     ·消落带侵蚀模型与模拟第35-36页
     ·青狮潭水库消落带侵蚀因子计算以及成因分析第36-39页
   ·青狮潭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状况第39-40页
   ·青狮潭水库消落带水环境状况第40-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水库消落带生态评价第44-59页
   ·水库消落带综合评价内容及特点第44-48页
     ·水库消落带综合评价的内容第44-47页
     ·水库消落带综合评价的特点第47-48页
   ·水库消落带的影响因素第48-49页
   ·水库消落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9页
   ·模糊评判法在水库消落带生态综合评价的应用第49-52页
     ·模糊评判法模型第50-52页
   ·水库消落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2-56页
     ·层次分析法模型第53-56页
   ·青狮潭水库消落带生态评价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理论体系第59-71页
   ·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指导思想第59-64页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第59-62页
     ·博弈论在水库消落带中的应用第62-64页
   ·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研究方法第64-66页
     ·景观生态学在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第64-66页
   ·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实施理论第66-69页
     ·恢复生态学在水库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第66-69页
   ·生态修复理论体系在青狮潭水库消落带的应用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工程实例第71-94页
   ·工程所在地基本概况第71-72页
   ·水库消落带物种筛选第72-74页
     ·桂林市青狮潭水库消落带物种调查第72-74页
   ·预选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74-91页
     ·候选物种生长状态试验第76-80页
     ·候选物种根系的抗拉力试验第80-83页
     ·候选物种水污染吸附特性实验第83-85页
     ·候选物种淹水试验第85-87页
     ·候选物种的植物学特性第87-88页
     ·候选物种的生态安全性评价第88-89页
     ·候选物种防控措施研究第89-91页
   ·候选植物水库消落带实地种植试验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结论第94页
   ·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附录 青狮潭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化及植物恢复参照图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中钾素变异特征
下一篇: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含量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