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湿法脱硫性能指标在线监测与控制策略的优化设计
|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介绍 | 第18-29页 |
| ·典型工艺简介 | 第18-22页 |
| ·化学反应机理 | 第19页 |
| ·吸收塔各区域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 | 第19-21页 |
| ·主要测点分布 | 第21-22页 |
| ·主要运行参数 | 第22-24页 |
| ·浆液pH值 | 第22页 |
| ·钙硫摩尔比(Ca/S) | 第22-23页 |
| ·液气比(L/G) | 第23页 |
| ·吸收剂利用率 | 第23-24页 |
| ·固体物停留时间 | 第24页 |
| ·主要控制系统 | 第24-29页 |
| ·吸收塔浆液pH值控制 | 第25-26页 |
| ·吸收塔浆液液位控制 | 第26-27页 |
| ·吸收塔浆液浓度控制 | 第27页 |
| ·增压风机压力控制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性能指标在线监测与优化 | 第29-38页 |
| ·技术性能指标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 ·脱硫效率模型 | 第29-31页 |
| ·出口SO_2浓度模型 | 第31页 |
| ·经济性能指标模型的建立 | 第31-36页 |
| ·石灰石消耗量模型 | 第31-32页 |
| ·电消耗量模型 | 第32-35页 |
| ·水消耗量模型 | 第35-36页 |
| ·性能指标的多目标规划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太原二电厂#11FGD性能指标的优化 | 第38-53页 |
| ·技术性能指标模型的确定 | 第38-42页 |
| ·脱硫效率模型的确定 | 第38-40页 |
| ·出口SO_2浓度模型的确定 | 第40-42页 |
| ·经济性能指标模型的确定 | 第42-51页 |
| ·石灰石消耗量模型的确定 | 第42-43页 |
| ·电消耗量模型的确定 | 第43-50页 |
| ·水消耗量模型的确定 | 第50-51页 |
| ·性能指标的优化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太原二电厂#11FGD控制策略的优化 | 第53-67页 |
| ·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 | 第53-55页 |
| ·吸收塔浆液pH值控制系统 | 第53-54页 |
| ·增压风机压力控制系统 | 第54-55页 |
| ·控制系统的耦合模型 | 第55-56页 |
|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6-61页 |
| ·吸收塔浆液pH值的动态特性 | 第56-58页 |
| ·入口烟气流量的动态特性 | 第58-59页 |
| ·入口烟气压力的动态特性 | 第59-60页 |
| ·石灰石浆液调节阀的静态特性 | 第60-61页 |
| ·控制策略的优化与仿真 | 第61-67页 |
| ·控制系统耦合模型的确定 | 第61-62页 |
| ·优化前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 | 第62-64页 |
| ·优化后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 | 第64-6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