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第10-14页 |
·多氯联苯 | 第11-13页 |
·多环芳烃 | 第13-14页 |
·底泥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与迁移 | 第14-19页 |
·底泥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状况 | 第14-18页 |
·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的迁移 | 第18-19页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底泥沉积物样品的前处理 | 第19-20页 |
·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课题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5-48页 |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 第25-28页 |
·采样点布置 | 第25-27页 |
·采样方法与保存 | 第27-28页 |
·实验条件 | 第28-30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28页 |
·标样 | 第28-29页 |
·仪器 | 第29-30页 |
·样品的分析方法 | 第30-35页 |
·萃取方法的确定 | 第30页 |
·净化处理条件的确定 | 第30-31页 |
·仪器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31-34页 |
·样品的处理过程 | 第34-35页 |
·品含水率和总有机碳 | 第35-36页 |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 | 第36-40页 |
·回收率 | 第36-37页 |
·空白加标回收率 | 第37-38页 |
·样品平行样 | 第38-39页 |
·测定方法的检测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8页 |
第3章 松花江流域底泥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分布及来源分析 | 第48-62页 |
·松花江流域底泥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分布 | 第48-50页 |
·第二松花江段底泥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分布 | 第48-49页 |
·黑龙江段底泥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分布 | 第49-50页 |
·多氯联苯的分布特点 | 第50-54页 |
·多氯联苯的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54-59页 |
·底泥沉积物中PCBs 与变压器油中PCBs 的比较 | 第54-55页 |
·PCBs 与TOC 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城市对于多氯联苯分布的影响 | 第56-58页 |
·汇入支流对多氯联苯的影响 | 第58-59页 |
·农业区域对多氯联苯的影响 | 第59页 |
·多氯联苯的来源及其污染风险评价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松花江流域底泥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分布及来源分析 | 第62-76页 |
·松花江流域底泥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点 | 第62-65页 |
·多环芳烃分布状况分析 | 第65-70页 |
·多环芳烃的沿程分布 | 第66-68页 |
·城市位置多环芳烃分析 | 第68-70页 |
·同一断面不同采样点的多环芳烃分析 | 第70页 |
·PAHs 与TOC 的相关性分析 | 第70-71页 |
·多环芳烃的来源分析 | 第71-73页 |
·底泥沉积物中PAHs 的迁移和生态风险评价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