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负折射介质的发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 ·负折射材料的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 ·负折射材料的构造研究 | 第13-17页 |
| ·负折射材料中孤子脉冲传输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本文框架 | 第20-22页 |
| 第2章 负折射介质中孤子脉冲传输的理论模型及数值方法 | 第22-33页 |
| ·非线性极化的负折射介质中孤子脉冲的传输方程 | 第22-26页 |
| ·色散磁导率决定的负折射介质特性 | 第26-29页 |
| ·数值算法和程序编码 | 第29-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孤子脉冲在负折射介质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 第33-46页 |
| ·引言 | 第33-34页 |
| ·可控的自陡峭效应对孤子脉冲传输的影响 | 第34-40页 |
| ·无三阶色散效应时孤子传输特性 | 第34-36页 |
| ·考虑三阶色散时孤子传输特性 | 第36-40页 |
| ·二阶非线性色散效应对孤子脉冲传输的影响 | 第40-45页 |
| ·零色散情况下的孤子传输特性 | 第41-42页 |
| ·反常色散情况下不考虑自陡峭效应时孤子传输特性 | 第42-43页 |
| ·反常色散情况下考虑自陡峭效应时孤子传输特性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