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28页 |
1 立题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11-13页 |
2 牧草的营养价值及放牧绵羊利用 | 第13-23页 |
3 农田放牧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4 树叶营养价值评价进展 | 第25-28页 |
第一章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绵羊放牧系统粗饲料的链烷特征 | 第28-40页 |
·前言 | 第28-2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设计 | 第29页 |
·样品采集和处理 | 第29页 |
·链烷提取和分析 | 第29-30页 |
·色谱条件 | 第30页 |
·链烷的确定和浓度计算 | 第30页 |
·试验结果 | 第30-37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绵羊放牧系统粗饲料体外 DM 消化率的研究 | 第40-51页 |
·前言 | 第40-4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1-42页 |
·样品采集与制备 | 第41页 |
·培养容器 | 第41页 |
·瘤胃液的收集与处理 | 第41页 |
·缓冲营养液 | 第41页 |
·酸性胃蛋白酶溶液 | 第41-42页 |
·体外 DM 消化率测定 | 第42页 |
·体外 DM 消化率计算 | 第42页 |
·试验结果 | 第42-49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三章 人工羊草草地放牧绵羊采食量和消化率 | 第51-60页 |
·前言 | 第5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1-53页 |
·草地的位置和气候 | 第51-52页 |
·草地特征 | 第52页 |
·试验设计和牧草取样 | 第52页 |
·链烷的分析 | 第52页 |
·采食量和消化率的计算 | 第52-53页 |
·统计分析 | 第53页 |
·试验结果 | 第53-56页 |
·羊草的化学组成和链烷模式 | 第53-54页 |
·羊草的能值和养分的表观消化率 | 第54-55页 |
·羊草草地放牧绵羊的养分摄入 | 第55-56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56-59页 |
·羊草营养价值的季节变化 | 第56-58页 |
·不同季节摄入的养分与绵羊营养需要的比较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天然羊草草地放牧绵羊的食性选择、采食量、消化率和生产性能 | 第60-75页 |
·前言 | 第60-6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1-62页 |
·研究地点 | 第61-62页 |
·试验设计 | 第62页 |
·草样采集 | 第62页 |
·化学分析 | 第62页 |
·数据计算 | 第62页 |
·试验结果 | 第62-71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71-74页 |
·不同季节绵羊的食性选择 | 第72页 |
·天然羊草草地放牧绵羊采食量和养分摄入 | 第72-73页 |
·天然羊草草地放牧绵羊营养摄入与生产性能的分析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第五章 玉米、大豆农田残茬放牧绵羊食性组成、采食量和消化率 | 第75-84页 |
·前言 | 第7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5-76页 |
·试验设计 | 第75-76页 |
·样品采集 | 第76页 |
·化学分析 | 第76页 |
·食性组成和采食量的计算 | 第76页 |
·试验结果 | 第76-81页 |
·农田残茬的生物量、生物组成、化学组成以及链烷浓度和模式 | 第76-78页 |
·玉米和大豆农田放牧绵羊的食性组成 | 第78-80页 |
·玉米和大豆农田残茬养分消化率与摄入 | 第80-81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杨树落叶营养价值及 PEG 对其影响研究 | 第84-94页 |
·前言 | 第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87页 |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84页 |
·试验动物及试前准备 | 第84-85页 |
·试验设计 | 第85页 |
·杨树叶的采集 | 第85页 |
·精料补充料配制采 | 第85-86页 |
·试验方法及测试指标 | 第86页 |
·杨树叶中的单宁 | 第86-87页 |
·统计分析 | 第87页 |
·试验结果 | 第87-91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91-93页 |
·杨树叶的饲用潜力分析 | 第91-92页 |
·杨树叶中单宁对氮代谢和瘤胃发酵影响的研究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著作情况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