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人本主义之累与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末路 | 第13-22页 |
1、前马克思时代的异化理论 | 第13-19页 |
·卢梭的政治异化理论 | 第13-15页 |
·黑格尔的精神异化理论 | 第15-16页 |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异化理论 | 第16-18页 |
·施蒂纳对费尔巴哈异化理论的批判 | 第18-19页 |
2、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末路 | 第19-22页 |
二、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前置的设立:为历史服务 | 第22-28页 |
1、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初批判 | 第22-23页 |
2、确立为历史服务的理论立足点 | 第23-26页 |
·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 第23-24页 |
·对施蒂纳的继承与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 第24-26页 |
3、确立为历史服务理论立足点的意义 | 第26-28页 |
三、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问世:新世界观雏形建立 | 第28-37页 |
1、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8-30页 |
2、异化劳动理论是建立新世界观的关键 | 第30-33页 |
·揭示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 | 第30-31页 |
·劳动异化是一切异化的基础 | 第31-33页 |
3、《手稿》建立的新世界观尚未成熟 | 第33-37页 |
·劳动异化理论在新世界观建立中的作用 | 第33-34页 |
·劳动异化理论在新世界观建立中的局限 | 第34-37页 |
四、人本学唯物论的最终超越:新唯物主义世界观诞生 | 第37-47页 |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异化理论:与旧哲学的彻底决裂 | 第37-41页 |
·异化理论在《提纲》中的理论立足点 | 第37-39页 |
·《提纲》将异化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实践基础上 | 第39-40页 |
·《提纲》中异化观的理论启示 | 第40-41页 |
2、《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理论:现实的人与异化问题的结合 | 第41-45页 |
·现实的人是异化的主体 | 第41-42页 |
·异化是现实的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 第42-45页 |
3、新唯物主义致思理路最终形成 | 第45-47页 |
五、异化理论致思理路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47-56页 |
1、用人的方式认识人 | 第47-51页 |
·对旧哲学中认识人的方式的批判 | 第47-48页 |
·以“人”的方式完整界定人的本质 | 第48-50页 |
·不断超越中趋向人的全面发展 | 第50-51页 |
2. 现代性视域中的异化 | 第51-56页 |
·理性的异化:工具主义理性 | 第51-52页 |
·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极端个人主义 | 第52-53页 |
·现实生活中的异化:人成为消费机器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注释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