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外国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立法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12-22页 |
一、外国立法模式的介绍及评述 | 第12-19页 |
(一) 单一独立董事模式 | 第12-15页 |
(二) 单一监事会模式 | 第15-18页 |
(三) 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择一模式 | 第18-19页 |
二、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构模式选择的启示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的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的现状 | 第22-26页 |
(一) 专门监督机构——监事会的法律规定及实践效果 | 第22-23页 |
(二) 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规定及实践效果 | 第23-26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构失灵的原因分析 | 第26-32页 |
(一) 监事会制度的缺陷 | 第26-27页 |
(二) 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 | 第27-30页 |
(三) 两项制度共存过程中存在的冲突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构的法律完善 | 第32-53页 |
一、“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并存模式”选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3-36页 |
(一) 二者并存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二) 二者并存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二、专门监督机构——监事会的法律完善” | 第36-42页 |
(一) 人员组成与任免机制 | 第37-40页 |
(二) 权利机制 | 第40-41页 |
(三) 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1-42页 |
三、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完善 | 第42-49页 |
(一) 人员组成与任免机制 | 第43-45页 |
(二) 权利机制 | 第45-48页 |
(三) 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8-49页 |
四、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关系定位与协调 | 第49-53页 |
(一) 监事会和董事会关系的重新定位 | 第50页 |
(二) 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协调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