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自交不亲和性测定与相关基因的鉴定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第一章 植物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32页 |
1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概述 | 第12页 |
2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控制 | 第12-14页 |
·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 | 第13页 |
·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 | 第13-14页 |
3 植物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发育控制阶段 | 第14页 |
·S复等位基因及其相互关系 | 第14-15页 |
·S位点特异糖蛋白(SLG)分析 | 第15-16页 |
·SRK基因分析 | 第16-17页 |
·花粉中表达的 S基因 SCR/SP11 | 第17-18页 |
·SLG-SCR-SRK与自交不亲和的关系 | 第18-20页 |
·编码基因与 S位点非连锁的功能分子 | 第20-21页 |
·ARC1 | 第20页 |
·SLR | 第20页 |
·水孔蛋白MOD | 第20页 |
·THL1/THL2 | 第20-21页 |
·Ca~(2+) | 第21页 |
·BPC1 | 第21页 |
·SSI的SI的反应机制 | 第21-22页 |
·SSI的S单元型之间显隐性关系和分类 | 第22-23页 |
4 植物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亲和指数法 | 第23页 |
·荧光显微法 | 第23-24页 |
·等电聚焦电泳法 | 第24-25页 |
·免疫测定法 | 第25页 |
·PCR-RFLP分析法 | 第25-27页 |
5 萝卜自交不亲和研究进展 | 第27-32页 |
·萝卜自交不亲和研究的意义 | 第27页 |
·萝卜自交不亲和的田间鉴定 | 第27-28页 |
·萝卜自交不亲和基因的研究 | 第28-30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30-32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2-66页 |
第二章 萝卜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快速鉴定 | 第32-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自交不亲和性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33页 |
·自交不亲和性亲和指数测定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不同亲和性材料柱头—花粉相互作用 | 第33-35页 |
·亲和指数分析 | 第35页 |
·两种测定方法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萝卜自交不亲和性 S单元型鉴定和分类 | 第38-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PCR-RFLP分析 | 第40-44页 |
·基因组 DNA提取 | 第40-41页 |
·药品配制 | 第41-42页 |
·SLG与 SRK基因PCR反应 | 第42-43页 |
·引物设计 | 第42页 |
·反应液的配制 | 第42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42-43页 |
·PCR产物的检测 | 第43页 |
·目的片段的限制性酶切 | 第43页 |
·酶切结果的检测 | 第43-44页 |
·SLG和 SRK基因克隆与分析 | 第44-46页 |
·特异片段的扩增 | 第44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44-45页 |
·感受态大肠杆菌 JM109的制备 | 第45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5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45页 |
·质粒的提取及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45页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45-46页 |
2 结果分析 | 第46-63页 |
·DNA的提取 | 第46页 |
·SLG和 SRK基因PCR-RFLP分析 | 第46-52页 |
·SLG和 SRK基因的PCR扩增 | 第46-47页 |
·目的片段的限制性酶切 | 第47-52页 |
·SLG和 SRK基因克隆 | 第52-63页 |
·SLG和 SRK基因的PCR扩增 | 第52页 |
·酶切位点分析 | 第52-53页 |
·SLG和 SRK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 | 第53-62页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62-63页 |
3 讨论 | 第63-66页 |
全文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