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思想政治江苏地方课程开发的一般分析 | 第9-18页 |
一、思想政治江苏地方课程内涵和特点 | 第9-12页 |
(一) 思想政治江苏地方课程开发概念解读 | 第9-10页 |
(二) 思想政治江苏地方课程的特点 | 第10-12页 |
二、江苏地方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2-18页 |
(一) 思想政治江苏地方课程在“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 第12-14页 |
(二) 思想政治江苏地方课程的作用 | 第14-18页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江苏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 第18-28页 |
一、凸显江苏地方特色:地方课程开发的前提 | 第18-22页 |
(一) 培养热爱江苏的现代公民 | 第18页 |
(二) 满足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需求 | 第18-19页 |
(三) 服务于江苏和谐社会建设 | 第19-22页 |
二、渗透江苏社会生活的开发理念:地方课程开发的灵魂 | 第22-28页 |
(一) 回归江苏社会生活 | 第22-25页 |
(二) 课程实施的启发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第25页 |
(三) 江苏地域特色在课程目标中融合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地方课程开发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方法 | 第28-32页 |
一、课程选择 | 第28-29页 |
二、课程改编 | 第29页 |
三、课程整合 | 第29-30页 |
四、课程补充 | 第30页 |
五、课程拓展 | 第30-31页 |
六、课程新编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江苏地方课程开发的操作流程 | 第32-65页 |
一、地方课程开发空间区域的界定 | 第32-36页 |
(一) 文化圈 | 第32-33页 |
(二) 经济区域 | 第33-34页 |
(三) 行政区域 | 第34-35页 |
(四) 都市圈 | 第35页 |
(五) 因中、高考形成的区域 | 第35-36页 |
二、江苏地方课程开发条件分析 | 第36-45页 |
(一) 江苏地方社会需要分析 | 第36-40页 |
(二) 江苏地方学生需要分析 | 第40-41页 |
(三) 师资力量条件分析 | 第41-42页 |
(四) 课程资源条件分析 | 第42-45页 |
三、江苏地方课程内容与范式建构 | 第45-59页 |
(一) 地方课程内容的选择 | 第45-47页 |
(二) 地方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课程范式 | 第47-59页 |
四、江苏地方课程试验与推广 | 第59-65页 |
(一) 试验 | 第59-60页 |
(二) 评价 | 第60-63页 |
(三) 完善 | 第63-64页 |
(四) 推广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思想政治江苏地方课程开发的体系建设 | 第65-69页 |
一、建立地方课程开发机制,形成保证体系 | 第65-66页 |
(一) 运行机制 | 第65-66页 |
(二) 保障机制 | 第66页 |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地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 | 第66-67页 |
(一) 培育教师课程开发的认识能力 | 第66页 |
(二) 培育教师课程开发的综合能力 | 第66页 |
(三) 培育教师课程开发的合作能力 | 第66-67页 |
(四) 培育教师课程开发的反思能力 | 第67页 |
三、完善课程开发管理,提高地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质量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后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