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23页 |
| ·中链脂肪酸(MCFA)的研究 | 第9-10页 |
| ·中链脂肪酸的代谢特征 | 第9页 |
| ·中链脂肪酸的应用 | 第9-10页 |
|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10-22页 |
| ·脂质体简介 | 第11-19页 |
| ·脂质体的应用 | 第19-2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 第22-23页 |
| 第2章 中链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2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色谱条件 | 第23-24页 |
| ·脂肪酸的甲酯化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 ·标准品和待测样品的色谱图 | 第24-25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6页 |
| ·中链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传统方法制备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及包封率的测定 | 第27-4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悬浮液的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 ·脂质体的粒径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 第29页 |
| ·脂质体的Zeta电位的测定 | 第29页 |
| ·稳定性参数K_ε值的测定 | 第29页 |
| ·脂质体物理及化学稳定性的初步考察 | 第29-30页 |
|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3页 |
|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包封率测定的研究 | 第30-32页 |
|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制备方法的筛选 | 第32-34页 |
| ·制备工艺的考察及处方的筛选 | 第34-42页 |
| ·最佳工艺条件下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度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法制备中链脂肪酸脂质体 | 第45-5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法制备中链脂肪酸脂质体 | 第47页 |
| ·脂质体的粒径和粒度分布的测定 | 第47-48页 |
| ·脂质体的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8页 |
|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6页 |
|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法制备脂质体工艺的考察 | 第48-52页 |
|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法制备脂质体制备处方的考察 | 第52-53页 |
|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的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悬浮液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研究 | 第57-72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7页 |
| ·试验方法 | 第57-61页 |
|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悬浮液理化性质的考察 | 第57-60页 |
| ·脂质体悬浮液稳定性考察 | 第60-6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1-70页 |
|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悬浮液理化性质 | 第61-68页 |
| ·脂质体悬浮液的稳定性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6章 中链脂肪酸冷冻干燥脂质体的制备 | 第72-92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72-73页 |
| ·试验方法 | 第73-74页 |
|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冻干制剂制备方法 | 第73页 |
|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冻干制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 第73-74页 |
| ·脂质体的重建 | 第7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74-91页 |
| ·冷冻干燥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 第74-76页 |
| ·冻干脂质体水化方法的考察 | 第76-77页 |
| ·冷冻干燥处方的筛选 | 第77-81页 |
|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对冻干的影响 | 第81-82页 |
|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冻干产品的质量评价 | 第82-89页 |
| ·脂质体冻干保护机理的探讨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5页 |
| ·结论 | 第92-94页 |
|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