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7-8页 |
| ·本体论及文本分类的发展历史和应用前景 | 第8-9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点 | 第9-11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本体论与文本分类技术理论 | 第12-26页 |
| ·本体论概述 | 第12-18页 |
| ·本体的概念 | 第12-13页 |
| ·本体的作用 | 第13-14页 |
| ·本体的分类 | 第14-15页 |
| ·常用的本体 | 第15-18页 |
| ·信息的语义表示 | 第18-22页 |
| ·元数据和信息表示 | 第18-20页 |
| ·资源描述框架及模式RDF(S) | 第20-21页 |
| ·基于本体的信息表示 | 第21-22页 |
| ·文本分类技术 | 第22-26页 |
| ·文本分类系统的问题描述 | 第22-23页 |
| ·文本分类结果的评价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本体的构建 | 第26-46页 |
| ·本体的构建方法、语言、构建工具 | 第26-35页 |
| ·本体的构建方法 | 第26-29页 |
| ·本体表示语言 | 第29-32页 |
| ·本体构建工具 | 第32-35页 |
| ·公安法律领域本体的构建 | 第35-46页 |
| ·公安法律领域本体构建所采用的方法、工具和表示语言 | 第35-37页 |
| ·公安法律本体概念集的构建 | 第37-43页 |
| ·推理机制和Jena开发包 | 第43-46页 |
| 第四章 自然语言处理和法律文本处理 | 第46-59页 |
| ·自然语言处理概述 | 第46-48页 |
| ·自然语言理解的过程和层次 | 第46-48页 |
| ·自然语言处理的步骤 | 第48页 |
| ·分词与词法标注 | 第48-52页 |
| ·中文分词的方法 | 第48-50页 |
| ·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 | 第50-52页 |
| ·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 第52-54页 |
| ·句法分析 | 第52-53页 |
| ·语义分析 | 第53-54页 |
| ·法律特殊文本的处理 | 第54-59页 |
| ·本文所用到的法律条款概述 | 第54页 |
| ·案情描述文本的特征 | 第54-56页 |
| ·特殊文本处理的算法 | 第56-59页 |
| 第五章 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59-64页 |
| ·系统概述 | 第59页 |
|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第59-64页 |
| ·结构设计 | 第59-60页 |
| ·用protégé构建领域本体 | 第60-61页 |
| ·案情描述理解模块 | 第61页 |
| ·推理模块 | 第61-6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总结 | 第64页 |
| ·研究前景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