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口环卫处企业化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国内外环卫现状 | 第11-15页 |
·国内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基本方法 | 第16页 |
·主要结构 | 第16-17页 |
2 现状分析 | 第17-29页 |
·沙河口区环卫处主要职能 | 第17-18页 |
·环卫管理体制 | 第17-18页 |
·环卫处的职能 | 第18页 |
·沙河口区环卫处的内部情况 | 第18-24页 |
·从业人员情况 | 第18-20页 |
·设施设备情况 | 第20-21页 |
·经费情况 | 第21-22页 |
·业务情况 | 第22-24页 |
·环卫运行存在问题及成因 | 第24-28页 |
·经费不足 | 第24-27页 |
·设施严重滞后 | 第27-28页 |
·机构庞大且职能单一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行业环境分析 | 第29-35页 |
·社会环境分析 | 第29-32页 |
·国家宏观政策 | 第29页 |
·运行管理体制 | 第29-31页 |
·法律法规 | 第31-32页 |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2-33页 |
·科技化现状 | 第32页 |
·机械化现状 | 第32-33页 |
·业内环境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企业化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 第35-41页 |
·有利的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 | 第35-36页 |
·公共服务形式改变的支持 | 第36页 |
·公共服务改变对环卫改革的推进 | 第36-37页 |
·市场的需求 | 第37-38页 |
·竞争主体分析 | 第37页 |
·需求分析 | 第37页 |
·市场机制分析 | 第37-38页 |
·自身的优劣势 | 第38-39页 |
·环卫的优势 | 第38页 |
·环卫的劣势 | 第38-39页 |
·转制改革的目标 | 第39页 |
·改革的必然选择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企业化改革的实施方案 | 第41-55页 |
·职能的转变 | 第41页 |
·明确界定环卫部门的职能 | 第41页 |
·建立环卫行业协会 | 第41页 |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第41-44页 |
·实行人力资源配市场化 | 第41-43页 |
·建立工资形成机制 | 第43页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3页 |
·适度实施政府调控职能 | 第43-44页 |
·财务运行模式 | 第44-46页 |
·环卫处财务机制的变革需求 | 第44-46页 |
·财务机制的改革创新 | 第46页 |
·作业体制改革 | 第46-49页 |
·实施属地化管理 | 第46-48页 |
·其他作业部门的运行机制模式 | 第48-49页 |
·建立多元化的环卫投资体制 | 第49-53页 |
·争取更多的公共财政指标 | 第49-50页 |
·拓宽社会融资渠道 | 第50-52页 |
·居民付费应加强政策调节 | 第52-53页 |
·环卫服务政府购买模式的引入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6 企业化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5-60页 |
·政企关系的理顺 | 第55-56页 |
·统一思想循序渐进 | 第56页 |
·由封闭向开放的过渡 | 第56页 |
·人才观念的转变 | 第56-58页 |
·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 | 第56-57页 |
·加大系统内复合人才的培养力度 | 第57页 |
·科学的人才观念 | 第57-58页 |
·远期目标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