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名”与“礼”—荀子《正名》篇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一)90 年代前,逻辑学路径 | 第8-10页 |
(二)90 年代后,思想史路径 | 第10-12页 |
(三)小结 | 第12-15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荀子的“制名” | 第17-27页 |
一、名的种类 | 第17-18页 |
二、制名的目的 | 第18-19页 |
三、制名的依据 | 第19页 |
四、制名的原则 | 第19-22页 |
(一)同则同之,异则异之。 | 第19-20页 |
(二)约定俗成 | 第20页 |
(三)径易而不拂 | 第20页 |
(四)稽实定数 | 第20-21页 |
(五)王者制名 | 第21-22页 |
五、论三惑 | 第22-25页 |
(一)“用名以乱名” | 第22-24页 |
(二)“用实以乱名” | 第24-25页 |
(三)“用名以乱实” | 第25页 |
六、小结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荀子的“正心” | 第27-35页 |
一、重申“制名”与治乱的关系 | 第27-28页 |
二、欲望是合理的 | 第28页 |
三、欲望和“制名”的关系 | 第28-29页 |
四、“正心”和“制名”的关系 | 第29-33页 |
(一)对制名依据的把握 | 第30-31页 |
(二)对小人之辩的防范 | 第31-33页 |
五、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荀子“制名”与“礼”的关系 | 第35-42页 |
一、荀子礼的思想 | 第35-37页 |
(一) 礼的起源 | 第35-36页 |
(二) 礼的范围和功用 | 第36-37页 |
二、“制名”的目的与“礼”的关系 | 第37-38页 |
三、“制名”的最终功效和“礼”的关系 | 第38页 |
四、“正心”和“礼”的关系 | 第38-39页 |
五、推崇“礼”者必“正名” | 第39-40页 |
六、从现实的结果来看“制名”与“礼”的关系 | 第40-41页 |
七.小结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