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环境法的非法典化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论中国环境法的非法典化 | 第10-53页 |
一、导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2页 |
(四) 主要创新点 | 第12-13页 |
二、非法典化内涵 | 第13-18页 |
(一) 非法典化思潮的兴起 | 第13-15页 |
(二) 非法典化的内涵 | 第15-18页 |
三、非法典化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一) 反理性主义 | 第18-21页 |
(二) 解构理论 | 第21-23页 |
(三) 历史法学派理论 | 第23-25页 |
四、中国环境法非法典化的现实依据 | 第25-39页 |
(一) 中国环境法体系不完善 | 第25-29页 |
(二) 我国环境监管制度存在弊端 | 第29-30页 |
(三) 环境法基本理论研究薄弱 | 第30-35页 |
(四) 环境立法重视程度不足 | 第35-37页 |
(五) 国外环境法发展经验 | 第37-39页 |
五、中国环境法非法典化体系的构建 | 第39-51页 |
(一) 环境法的发展趋势 | 第39-41页 |
(二) 非法典化立法模式 | 第41-47页 |
(三) 中国环境法非法典化体系构建 | 第47-51页 |
六、结论 | 第51-53页 |
注释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