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公德研究--联系上海实际的思考
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社会公德与城市社区公德 | 第12-26页 |
(一) 社会公德概念分析 | 第12-16页 |
1、社会公德与国民公德 | 第12-13页 |
2、社会公德与私德 | 第13-15页 |
3、社会公德的内容及特征 | 第15-16页 |
(二) 城市社区公德的界定 | 第16-20页 |
1、城市社区公德属于社会公德范畴 | 第17页 |
2、城市社区公德属于社区伦理范畴 | 第17-20页 |
(三) 城市社区公德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 第20-26页 |
1、城市社区公德的主要内容 | 第20-24页 |
2、城市社区公德的特征 | 第24-26页 |
二、城市社区公德的现状分析——联系上海实际 | 第26-40页 |
(一) 城市社区公德的现状 | 第26-30页 |
1、社区人际关系道德现状 | 第26-27页 |
2、社区环境道德现状 | 第27-29页 |
3、社区公共场所道德现状 | 第29-30页 |
(二) 城市社区公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1、社会历史原因: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 第31-32页 |
2、社会现实原因:转型期城市的特点 | 第32-35页 |
3、文化心态原因: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三) 城市社区公德建设的重要性 | 第37-40页 |
1、有利于维持社区的稳定 | 第37-38页 |
2、有利于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 第38页 |
3、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38-40页 |
三、城市社区公德建设的措施 | 第40-55页 |
(一) 完善城市社区公德建设机制 | 第40-44页 |
1、完善社区公德制度 | 第40-41页 |
2、加强社区公德教育 | 第41-43页 |
3、加快社区文化建设 | 第43-44页 |
(二) 提高社区成员个人道德素质 | 第44-50页 |
1、借鉴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 | 第44-48页 |
2、借鉴亚里士多德的德性理论 | 第48-50页 |
(三) 城市社区公德建设的原则 | 第50-55页 |
1、规范意识原则 | 第50-51页 |
2、不侵犯隐私原则 | 第51-52页 |
3、热爱社区原则 | 第52页 |
4、人道主义原则 | 第52-53页 |
5、幸福和谐原则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