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系统原理及开发环境 | 第12-17页 |
§2-1 嵌入式系统介绍 | 第12-13页 |
2-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12页 |
2-1-2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 第12页 |
2-1-3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2-13页 |
§2-2 本系统的整体架构 | 第13-15页 |
2-2-1 系统层次结构图 | 第13页 |
2-2-2 ARM9 架构的S3C2440 中央处理单元 | 第13-14页 |
2-2-3 Windows CE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4-15页 |
§2-3 本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15-17页 |
第三章 系统移植及WINDOWSCE 内核定制 | 第17-26页 |
§3-1 嵌入式系统的移植及BOOTLOADER 开发 | 第17-19页 |
3-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的必要性 | 第17页 |
3-1-2 Boot loader 代码的结构及实现 | 第17-19页 |
3-1-3 Bootloader 的烧写 | 第19页 |
§3.2 WINDOWSCE 系统的定制 | 第19-26页 |
3-2-1 WindowsCE 个目录的功能与作用 | 第19-20页 |
3-2-2 WindowsCE 内核定制与修改 | 第20-21页 |
3-2-3 WinCE 内核的编译与下载 | 第21-23页 |
3-2-4 编译系统的配置文件 | 第23-24页 |
3-2-5 WinCE 嵌入式环境下用户程序的自启动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系统硬件及驱动开发 | 第26-36页 |
§4-1 本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26-28页 |
§4-2 本系统硬件驱动程序开发 | 第28-36页 |
4-2-1 Windows CE 的内存模型与驱动程序原理 | 第28-29页 |
4-2-2 高分辨率TFT 液晶屏驱动 | 第29-33页 |
4-2-3 SPI 驱动类的实现 | 第33页 |
4-2-4 高速CAN 总线驱动类的实现 | 第33-36页 |
第五章 WINDOWS CE 嵌入式软件开发 | 第36-47页 |
§5-1 WINDOWS 应用程序的运行原理 | 第36-37页 |
§5-2 WINDOWS CE 下的用户界面设计 | 第37-41页 |
5-2-1 Windows CE 的图形界面技术 | 第37页 |
5-2-2 软件设计总体架构 | 第37-38页 |
5-2-3 数据包传送协议及解码 | 第38-39页 |
5-2-4 对话框窗口的绘图 | 第39页 |
5-2-5 动态曲线的绘制 | 第39-41页 |
§5-3 WINDOWS CE 多线程程序的实现 | 第41-42页 |
5-3-1 线程技术及线程函数的编写 | 第41页 |
5-3-2 线程间的通信机制 | 第41-42页 |
§5-4 WINDOWS CE 下文件输入输出的实现与数据存储 | 第42-43页 |
§5-5 系统设置对话框的代码编写 | 第43页 |
§5-6 报警功能的实现 | 第43-44页 |
§5-7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6-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4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