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基础科学论文

家蚕血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b1编码基因Ict-H启动子特性分析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4页
缩略语表第14-20页
第1章 绪论第20-45页
   ·昆虫的免疫应答第20-32页
     ·昆虫的天然性免疫(innate immunity)第20-26页
       ·模式识别受体种类第22-24页
       ·酚氧化酶原活化系统第24-25页
       ·免疫效应物-抗微生物肽(AMPs)第25-26页
     ·家蚕天然性免疫相关分子第26-32页
       ·模式识别受体第26-28页
       ·家蚕抗微生物多肽第28-30页
       ·溶菌酶第30页
       ·酚氧化酶第30-31页
       ·蛋白酶抑制剂第31页
       ·蛋白酶第31-32页
   ·昆虫蛋白酶抑制剂第32-41页
     ·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第32-33页
     ·昆虫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第33-37页
       ·昆虫蛋白酶抑制剂的性质第33-34页
       ·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第34-36页
       ·昆虫的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第36-37页
     ·家蚕血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第37-41页
       ·家蚕血液蛋白酶抑制剂种类、分布和作用第37-38页
       ·家蚕血液蛋白酶抑制剂的遗传研究第38-39页
       ·特征分析和生理生化研究第39-41页
         ·Kunitz型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第39-40页
         ·Serpin型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第40-4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41-42页
   ·研究内容第42-43页
     ·Ict-H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第42页
     ·Ict-H基因启动子的多型性分析第42页
     ·BmNPV及其病毒因子对Ict-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常用方法第45-61页
   ·实验材料第45-48页
     ·病毒株、昆虫细胞和家蚕品种第45页
     ·质粒载体和受体菌第45页
     ·酶和主要试剂第45-46页
     ·常用溶液和缓冲液第46-48页
   ·常用实验方法第48-59页
     ·基因克隆实验第48-52页
       ·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第48页
       ·DNA片段的分离与回收第48-49页
       ·DNA的连接第49页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9页
       ·质粒DNA的转化第49页
       ·重组质粒的筛选鉴定第49-50页
       ·碱法少量快速抽提质粒DNA第50-51页
       ·碱法大量制备质粒DNA第51页
       ·DNA浓度测定第51-52页
     ·转染实验方法第52-54页
       ·昆虫细胞的传代与培养第52页
       ·细胞的冻存第52页
       ·细胞计数第52页
       ·细胞的复苏第52-53页
       ·脂质体介导的功能质粒在昆虫细胞系中的转染与瞬时表达第53页
       ·功能质粒转染后的病毒反式激活与昆虫激素处理第53页
       ·家蚕的饲养和功能质粒在家蚕幼虫中的转染与瞬时表达第53页
       ·细胞抽提物的制备第53-54页
       ·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第54页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54页
     ·BmNPV相关实验第54-58页
       ·BmNPV基因组DNA的制备第54-55页
       ·BmNPV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第55-56页
       ·病毒滴度的测定第56-58页
       ·病毒多角体的计数第58页
     ·Native-PAGE及活性染色实验第58-59页
       ·活性胶的制备及电泳第58-59页
         ·pH4.0缓冲液的活性凝胶电泳储存液配制第58-59页
         ·电泳第59页
       ·活性染色第5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59-61页
第3章 家蚕血液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b1编码基因Ict-H启动子片段的克隆和活性分析第61-69页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材料和试剂第61-62页
     ·Ict-H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报告质粒的构建第62页
     ·BmN细胞的转染第62-63页
     ·细胞抽提物制备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第63页
   ·结果与分析第63-67页
     ·家蚕Ict-H基因启动子片段的克隆第63-65页
     ·家蚕Ict-H基因启动子的结构分析第65-67页
   ·讨论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4章 家蚕Ict-H基因启动子的多型性分析第69-79页
   ·生物材料和实验方法第69页
   ·结果分析第69-77页
     ·家蚕Ict-H启动子在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第69-72页
     ·"苏·菊×明·虎"Ict-H启动子多态性原因分析第72-74页
     ·家蚕不同类型Ict-H启动子片段活性分析第74-75页
     ·家蚕CI13编码基因Ict-A启动子与Ict-H启动子的比较第75-77页
   ·讨论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BmNPV及其病毒因子刺激CIb1编码基因Ict-H启动子的活性第79-86页
   ·材料与方法第79-81页
     ·材料和试剂第79-80页
     ·方法第80-81页
       ·BmN细胞的转染方法第80页
       ·病毒感染试验方法第80页
       ·作用时相调查方法第80页
       ·细胞抽提物制备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方法第80页
       ·BmNPV基因组文库的筛选第80页
       ·IE-1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Ict-H启动子的作用第80-81页
       ·BmNPV hr3对Ict-H启动子的作用方式第81页
   ·结果分析第81-84页
     ·BmNPV增强家蚕Ict-H启动子的活性第81-82页
     ·Ict-H启动子的表达时相和BmNPV对其作用时相第82页
     ·IE-1能增强家蚕Ict-H启动子的活性第82-83页
     ·hr3能增强家蚕Ict-H启动子的活性第83-84页
   ·讨论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6章 BmNPV感染改变家蚕血液CIbl的含量第86-91页
   ·材料与方法第87页
     ·材料第87页
     ·方法第87页
   ·结果分析第87-90页
   ·讨论第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7章 家蚕Ict-H基因缺失型启动子特性分析第91-99页
   ·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材料第91-92页
     ·试验方法第92-93页
   ·结果分析第93-96页
     ·外源刺激对550bp缺失型Ict-H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93-96页
     ·缺失型Ict-H启动子体内体外转录活性的比较第96页
   ·讨论第96-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8章 主要结论第99-101页
   ·家蚕CIb1编码基因Ict-H的启动子结构第99页
   ·家蚕Ict-H基因启动子的多型性第99-100页
   ·BmNPV及其IE-1和hr3能增强Ict-H启动子活性第100页
   ·BmNPV感染影响家蚕体内CIb1的表达第100页
   ·家蚕Ict-H基因缺失型启动子具有组成型和诱导型特征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0-111页
个人简历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企业集群成长的浙江产业劳动力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下一篇:XML数字签名及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