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本位与专业引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立场 | 第10-11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概述 | 第13-27页 |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的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一)教师专业发展 | 第13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 第13-14页 |
(三)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 | 第14-15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的认识基点 | 第15-18页 |
(一)价值功能 | 第15-16页 |
(二)性质要求 | 第16-17页 |
(三)基本问题 | 第17-18页 |
三、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的支撑理论 | 第18-27页 |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18-20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20-23页 |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国际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述评 | 第27-52页 |
一、美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 第27-35页 |
(一)INTASC的初任教师标准 | 第27-29页 |
(二)NBPTS的优秀教师专业教学标准 | 第29-32页 |
(三)犹他州教师专业标准 | 第32-35页 |
二、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 第35-43页 |
(一)五大教师标准发展历程 | 第36-40页 |
(二)2007年教师专业标准 | 第40-43页 |
三、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 第43-48页 |
(一)教学专业国家标准框架 | 第43-45页 |
(二)新南威尔士教师专业标准 | 第45-48页 |
四、香港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 第48-52页 |
第三章 国际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 第52-60页 |
一、标准的作用 | 第52-53页 |
二、标准的理念与策略 | 第53-55页 |
(一)标准的理念要求 | 第54页 |
(二)标准的实施策略 | 第54-55页 |
三、标准的结构与趋势 | 第55-60页 |
(一)标准的结构特征 | 第55-57页 |
(二)标准的内容趋势 | 第57-60页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建构 | 第60-77页 |
一、标准建构的设计思路 | 第60-63页 |
(一)基本假定 | 第60页 |
(二)建立原则 | 第60-61页 |
(三)内容要求 | 第61-63页 |
(四)预期目标 | 第63页 |
二、标准建构的基本要求 | 第63-67页 |
(一)标准研制的民主性 | 第63-65页 |
(二)标准内容的发展性 | 第65-66页 |
(三)标准结构的多样性 | 第66-67页 |
(四)标准运用的灵活性 | 第67页 |
三、标准建构的框架模型 | 第67-77页 |
(一)模型的结构 | 第68-69页 |
(二)模型的内容 | 第69-74页 |
(三)模型的运用 | 第74-77页 |
结语 | 第77-80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