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有效性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45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7页
     ·对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路径的思考第14-16页
     ·股份制与商业银行第16-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22页
     ·研究目的第17-18页
     ·理论意义第18-20页
     ·实际应用价值第20-22页
   ·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第22-31页
     ·银行的脆弱性对银行“管理的正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22-23页
     ·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影响到本国的金融稳定第23-24页
     ·商业银行治理需特别关注利益相关人治理第24-25页
     ·银行被动负债下的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25-26页
     ·产品市场的不充分竞争使外部约束弱化第26-27页
     ·银行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加严重第27-28页
     ·银行的并购成本大大超过一般公司第28-29页
     ·银行业监管对公司治理具有双重影响第29-31页
   ·研究基础:文献综述第31-41页
     ·关于公司治理内涵的一般性研究第31-35页
     ·关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的关系第35-36页
     ·关于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第36-37页
     ·关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治理的研究第37-39页
     ·对商业银行治理的实证研究第39-40页
     ·银行公司治理的国际比较第40-41页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第41-45页
     ·研究思路第41-43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43-45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第45-74页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分析第45-55页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基本情况第45-49页
     ·与其他行业的比较分析第49页
     ·与国外银行股权结构的比较分析第49-55页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方式第55-66页
     ·股权结构与代理成本第56-63页
     ·股权结构与股东公平保护第63-64页
     ·股权结构与代理权争夺第64-65页
     ·股权结构与收购兼并第65-66页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状态依存性第66页
     ·问题的提出第66页
     ·状态依存性的表现第66页
   ·对若干重要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第66-72页
     ·关于银行的国有控股问题第66-68页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第68-70页
     ·境外上市第70页
     ·关于机构投资者第70-72页
   ·本章总结第72-74页
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治理第74-119页
   ·关于董事会职能的一般性分析第74-77页
   ·董事会的两种模式第77-79页
     ·单层制第77-78页
     ·双层制第78-79页
   ·商业银行董事会的规模与构成分析第79-86页
     ·董事会规模第79-81页
     ·董事会构成第81-86页
   ·商业银行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第86-92页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产生原因第87-88页
     ·有关董事会委员会的实践第88-89页
     ·商业银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设置第89-92页
   ·商业银行的独立董事制度第92-99页
     ·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制度的意义第92页
     ·国外关于独立董事的实践第92-93页
     ·我国商业银行独立董事的设置情况第93-94页
     ·独立董事制度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第94-99页
   ·影响董事会治理有效性的因素第99-117页
     ·董事会的独立性第100-105页
     ·董事会运作的规范性第105-108页
     ·董事会运作的主动性第108-111页
     ·董事义务的履行第111-115页
     ·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文化第115-117页
   ·本章总结第117-119页
第四章 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第119-156页
   ·商业银行的公共治理第119-140页
     ·银行业监管第120-123页
     ·法律制度第123-131页
     ·信息披露制度第131-137页
     ·政府行为第137-140页
   ·市场治理第140-153页
     ·并购接管市场第141-145页
     ·产品市场第145-152页
     ·银行家市场第152-153页
   ·文化环境第153-154页
   ·本章总结第154-156页
第五章 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制第156-182页
   ·决策权配置问题第156-160页
     ·决策权配置的一般原理第156-157页
     ·决策权配置中的效率与公平第157-158页
     ·关于股东决策权的理论第158-160页
   ·决策模式的变迁及其分析第160-166页
     ·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第160-161页
     ·董事会中心主义第161-162页
     ·对决策模式变迁的思考第162-164页
     ·我国公司决策权配置的现状与问题第164-166页
   ·股东参与银行决策的制度安排第166-169页
     ·资本多数决第166-168页
     ·股东的决策范围第168-169页
   ·董事会决策第169-181页
     ·董事会的决策类型第169-173页
     ·决策程序和方式第173-174页
     ·提高商业银行董事会决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第174-181页
   ·本章总结第181-182页
第六章、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第182-215页
   ·代理成本与激励约束机制第182-187页
     ·激励理论第183-184页
     ·关于效用函数的分析第184-186页
     ·对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一般性分析第186-187页
   ·商业银行的薪酬制度第187-204页
     ·薪酬制度的设计思路第187-194页
     ·股票期权第194-203页
     ·股票增值权第203-204页
   ·市场约束与声誉机制第204-207页
     ·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第204-206页
     ·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第206-207页
   ·法律约束第207-211页
     ·影响法律约束有效性的因素第207-210页
     ·法律约束与声誉机制的关系第210-211页
   ·内部约束第211-212页
     ·章程约束第211-212页
     ·其他内部治理文件的约束第212页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搏弈分析第212-214页
   ·本章总结第214-215页
第七章 商业银行的监督评价机制第215-247页
   ·对于监督主体的一般性分析第215-236页
     ·股东监督第216-217页
     ·监事会的监督第217-219页
     ·独立董事的监督第219页
     ·审计委员会的监督第219-220页
     ·银行业监管第220-221页
     ·资本市场参与者与媒体的监督第221-236页
   ·对提高监督机制有效性的进一步思考第236-242页
     ·我国监事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第236-240页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协调第240-242页
   ·评价机制第242-246页
     ·评价主体第242-243页
     ·评价客体第243-244页
     ·评价方法第244-246页
   ·本章总结第246-247页
第八章 商业银行治理评价第247-285页
   ·公司治理评价的意义第248-252页
     ·为外部投资者提供投资依据第248-249页
     ·对公司管理层的信号提示功能第249页
     ·有利于抑制“柠檬市场”的形成,减少逆向选择的程度第249-250页
     ·有利于公司降低外部融资成本第250-251页
     ·是公司股东判断能否实现中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第251页
     ·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参考第251-252页
   ·公司治理与业绩的关系第252-255页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业绩关系的研究第252-253页
     ·国内关于公司治理与业绩关系的研究第253-255页
     ·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第255页
   ·主要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比较第255-259页
     ·标准普尔公司治理评分体系第255-256页
     ·里昂证券(亚洲)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第256-257页
     ·Deminor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第257页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数第257-259页
   ·公司治理机制的组合效应第259-266页
     ·互补效应第260-263页
     ·替代效应第263-264页
     ·协同效应第264-266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商业银行治理评价模型第266-282页
     ·商业银行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商业银行治理指数第266-270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向量分析第270-277页
     ·基于 AHP的模糊评价模型第277-278页
     ·基于 AHP并考虑子因素变动的拓展评价模型第278-279页
     ·考虑修正权重后的动态评价模型第279-281页
     ·商业银行治理评价中的专家质量模型第281-282页
   ·总结:本文视角下对于制度组合的筛选第282-285页
参考文献第285-301页
读博期间的科研情况第301-302页
致谢第302页

论文共3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以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研究
下一篇:红叶酢浆草的组织培养技术及光合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