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弦梁结构的找形计算和抗震性能研究
| 论文文摘 | 第1-7页 |
| 论文英文文摘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张弦梁结构的定义 | 第14页 |
| ·张弦梁结构的分类 | 第14-17页 |
| ·平面张弦梁结构 | 第14-15页 |
| ·空间张弦梁结构 | 第15-17页 |
| ·张弦梁结构的工程应用 | 第17-19页 |
| ·张弦梁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张弦梁结构的研究重点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 ·张弦梁结构的研究重点 | 第19-2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张弦梁结构的分析方法 | 第22-33页 |
| ·张弦梁结构的基本原理 | 第22-25页 |
| ·张弦梁结构的分析方法 | 第22页 |
| ·基本假设 | 第22页 |
| ·张弦梁结构的计算模型 | 第22-23页 |
| ·张弦梁结构优化中的各种因素 | 第23-25页 |
| ·撑杆数目的影响 | 第24页 |
| ·垂跨比与高跨比的影响 | 第24页 |
| ·弦的预应力的影响 | 第24页 |
| ·弦的截面面积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上弦梁的面积的影响 | 第25页 |
| ·拱截面形式的影响 | 第25页 |
| ·张弦梁结构的三态定义 | 第25页 |
| ·张弦梁结构的非线性 | 第25-30页 |
| ·非线性的分类 | 第25-26页 |
| ·张弦梁的非线性 | 第26-30页 |
| ·张弦梁结构中拉索预应力引入的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 ·张弦梁结构预应力分析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ANSYS中的张弦梁建模介绍 | 第33-39页 |
| ·ANSYS结构分析功能 | 第33-34页 |
| ·结构静力分析 | 第33页 |
| ·结构动力学分析 | 第33-34页 |
| ·结构非线性分析 | 第34页 |
| ·试验模型在ANSYS中的建立方法 | 第34-37页 |
| ·模型单元的选用 | 第35-37页 |
| ·张弦梁有关数据 | 第37页 |
| ·张弦梁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 ·压弯构件 | 第37-38页 |
| ·撑杆 | 第38页 |
| ·索 | 第38页 |
| ·节点及边界条件 | 第38页 |
| ·预应力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张弦梁结构预应力找形分析 | 第39-43页 |
| ·单榀张弦梁的预应力找形分析 | 第39页 |
| ·张弦梁有限元模型的计算 | 第39-41页 |
| ·单独几何找形 | 第39-40页 |
| ·在找形过程中保证预应力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张弦梁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43-57页 |
| ·概述 | 第43页 |
| ·张弦梁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43-51页 |
|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3-44页 |
| ·求解方法 | 第44-45页 |
| ·张弦梁结构自振模态和频率 | 第45-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张弦梁结构的竖向地震性能分析 | 第51-57页 |
| ·结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51页 |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51-53页 |
| ·时程分析法 | 第53页 |
| ·地震荷载下的张弦梁结构时程分析 | 第53-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