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层状前体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61页
   ·锂离子电池概况第23-28页
     ·锂电池的发展历程第23-25页
     ·锂离子电池与其他二次电池的性能比较及特点第25-27页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7-28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8-37页
     ·钴酸锂第28-29页
     ·镍酸锂第29-30页
     ·锂钒氧化物体系第30页
     ·锂锰氧化物体系第30-35页
       ·尖晶石型LiMn_2O_4第30-32页
       ·正交结构LiMnO_2第32-33页
       ·单斜结构LiMnO_2第33-35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掺杂及表面修饰第35-37页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第37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37-42页
     ·石墨化碳材料第38页
     ·无定形碳材料第38-39页
     ·氮化物第39页
     ·硅基材料第39页
     ·锡基材料第39-40页
     ·新型合金第40-41页
     ·复合金属氧化物第41-42页
     ·其他负极材料第42页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第42-47页
     ·非水液体电解质第43-45页
     ·聚合物电解质第45-46页
     ·无机固体电解质第46-47页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61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61-65页
   ·实验试剂第61页
   ·合成仪器第61-62页
   ·表征方法第62-65页
     ·X射线衍射分析第62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第62页
     ·固体核磁共振第62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62-63页
     ·热分析-质谱联用第63页
     ·比表面积测试第63页
     ·透射电镜第63页
     ·激光粒度分析第63页
     ·电池测试第63-65页
第三章 原位氧化插层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正交LiMnO_2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65-82页
   ·引言第65-66页
   ·样品制备第66页
   ·原位氧化插层法制备正交LiMnO_2影响因素的考察第66-76页
     ·锂化剂对产物的影响第67-68页
     ·氧化剂对产物的影响第68-71页
     ·插层前体晶化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第71页
     ·洗涤条件的影响及插锂位置表征第71-74页
     ·o-LiMnO_2热稳定性表征第74-75页
     ·优化条件下o-LiMnO_2结构表征第75-76页
   ·o-LiMnO_2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6-79页
   ·小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四章 原位氧化插层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掺钴Li_x[Co_yMn_(1-y)]O_2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82-92页
   ·引言第82页
   ·样品制备第82-83页
   ·掺钴Li_x[Co_yMn_(1-y)]O_2(y=0.1、0.3、0.5)结构组成表征第83-87页
     ·不同含量掺杂元素对产物结构的影响第83-85页
     ·掺杂产物化学组成表征第85-86页
     ·层状Li_(0.84)[Co_(0.51)Mn_(0.52)]O_2热稳定性表征第86-87页
   ·掺钴Li_x[Co_yMn_(1-y)]O_2(y=0.1、0.3、0.5)电化学性能表征第87-89页
   ·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第五章 层状前体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尖晶石型负极材料---层状前体M~(2+)-Fe~(2+)-Fe~(3+)-SO_4~(2-)-LDHs的制备及热分解行为分析第92-111页
   ·引言第92-93页
   ·样品制备第93-94页
     ·Fe~(2+)Fe~(3+)-SO_4~(2-)-LDHs的制备第93-94页
     ·M~(2+)-Fe~(2+)-Fe~(3+)-SO_4~(2-)-LDHs(M=Ni、Co、Ni-Zn)的制备第94页
   ·M~(2+)-Fe~(2+)-Fe~(3+)-SO_4~(2-)-LDHs(M=Fe、Ni、Co、Ni-Zn)结构表征第94-95页
   ·M~(2+)-Fe~(2+)-Fe~(3+)SO_4~(2-)-LDHS(M=Fe、Ni、Co、Ni-Zn)热分解行为分析第95-107页
     ·Fe~(2+)-Fe~(3+)-SO_4~(2-)-LDHs热分解行为分析第95-100页
     ·Ni~(2+)-Fe~(2+)-Fe~(3+)-SO_4~(2-)-LDHs热分解行为分析第100-103页
     ·Co~(2+)-Fe~(2+)-Fe~(3+)-SO_4~(2-)-LDHs热分解行为分析第103-104页
     ·Ni~(2+)-Zn~(2+)-Fe~(2+)-Fe~(3+)-SO_4~(2-)-LDHs热分解行为分析第104-107页
   ·小结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第六章 层状前体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尖晶石型负极材料---MFe_2O_4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11-127页
   ·引言第111页
   ·样品制备第111页
   ·NiFe_2O_4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11-121页
     ·焙烧温度对NiFe_2O_4结构及形貌的影响第111-113页
     ·焙烧温度对NiFe_2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13-115页
     ·焙烧时间对NiFe_2O_4结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第115-119页
     ·焙烧时间对NiFe_2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19-121页
   ·NiFe_2O_4电化学反应机理第121-122页
   ·CoFe_2O_4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22-123页
   ·Ni_(0.33)Zn_(0.66)Fe_2O_4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23-124页
   ·小结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7页
第七章 层状前体法制备锂离子电池尖晶石型负极材料---高比表面ZnFe_2O_4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27-135页
   ·引言第127页
   ·样品制备第127-128页
     ·ZnFe~Ⅲ-SO_4~(2-)-LDHs的制备第127页
     ·ZnFe_2O_4的制备第127-128页
   ·前体ZnFe~Ⅲ-SO_4~(2-)LDHs结构表征第128-129页
   ·焙烧产物结构表征第129-131页
     ·ZnFe_2O_4结构表征第129-130页
     ·ZnFe_2O_4比表面积表征第130-131页
   ·ZnFe_2O_4电化学性能表征第131-133页
   ·小结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5页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第135-139页
   ·结论第135-137页
   ·论文创新点第137页
   ·展望第137-139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融资租赁监管法律制度
下一篇:现代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的人性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