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经济的稳步发展离不开铁路建设 | 第11-12页 |
·加快铁路发展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 第12-13页 |
·合资铁路成为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合资铁路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投融资体制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及铁路行业属性分析 | 第18-23页 |
·制度改革与变迁理论 | 第18-20页 |
·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 第18页 |
·制度变迁的主体、来源 | 第18-19页 |
·制度变迁的理论的三大基石 | 第19-20页 |
·铁路行业基本属性分析 | 第20-23页 |
·铁路行业的网络特性 | 第20-21页 |
·对铁路自然垄断性与公益性的重新认识 | 第21-23页 |
3 从合资铁路发展历史看铁路投融资体制历史沿革 | 第23-32页 |
·合资铁路起步阶段 | 第23-26页 |
·起步阶段简介(上世纪80年代初——1992年) | 第23页 |
·起步阶段的投融资状况 | 第23-25页 |
·小结:资本金不足,负债高 | 第25-26页 |
·合资铁路规范发展阶段 | 第26-28页 |
·规范发展阶段简介(1992年——1998年) | 第26页 |
·规范发展阶段的投融资状况 | 第26-27页 |
·小结:运营中的不公平待遇 | 第27-28页 |
·合资铁路发展增速递减阶段 | 第28-30页 |
·增速递减阶段简介(1999年——2003年) | 第28页 |
·增速递减阶段的投融资状况 | 第28-29页 |
·小结: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 第29-30页 |
·合资铁路发展的复兴阶段 | 第30-32页 |
·复兴阶段内容介绍(2004年至今) | 第30页 |
·复兴阶段的投融资状况 | 第30-31页 |
·小结:新的发展高峰的到来 | 第31-32页 |
4 从几条有代表性的合资铁路看体制改革 | 第32-41页 |
·三茂铁路——合资铁路的正式出现 | 第32-35页 |
·三茂铁路概况 | 第32页 |
·合资铁路出现的推动者 | 第32-34页 |
·小结:产权关系不清 | 第34-35页 |
·广深铁路——上市融资 | 第35-38页 |
·广深铁路概况 | 第35-36页 |
·进行股份制改造,奠定上市融资基础 | 第36-37页 |
·小结:放松管制、促进发展 | 第37-38页 |
·非公资本注入的困境 | 第38-41页 |
·衢常铁路——民资的进入 | 第38-39页 |
·外商直接投资的困境 | 第39-40页 |
·小结:提高铁路行业的可投资性 | 第40-41页 |
5 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 第41-49页 |
·铁路投融资体制现状分析 | 第41-44页 |
·改革开放前我国铁路投融资状况 | 第41页 |
·我国铁路投融资现状 | 第41-44页 |
·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 第44-47页 |
·投资主体仍然主要是中央政府 | 第44-45页 |
·依靠建设基金与银行贷款为资金主要来源 | 第45-46页 |
·配套改革没有跟上 | 第46-47页 |
·铁路投融资制度成因——政企不分 | 第47-49页 |
·政企不分的特征 | 第47页 |
·政企不分的危害 | 第47-49页 |
6 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 | 第49-55页 |
·合资铁路是未来铁路建设的重要模式 | 第49-51页 |
·合资铁路是股权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 第49-50页 |
·区分经营性铁路与公益性铁路,发挥合资建路的积极性 | 第50-51页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民资进入铁路行业 | 第51-55页 |
·政企分开、明晰产权是引入民资的关键 | 第51-52页 |
·加快立法进程,形成铁路的收益保障机制 | 第52-53页 |
·政府应该加大对铁路的投资力度 | 第53-54页 |
·调整运价机制,提高铁路行业利润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