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一章 核心案例概要 | 第11-18页 |
第一节 斯科特案[Scott v.Sandford,60U.S.393(1857)] | 第11-12页 |
一、案情 | 第11页 |
二、争议的焦点 | 第11页 |
三、最高法院的法官与司法意见的分布 | 第11-12页 |
四、案件的结论 | 第12页 |
五、案件的地位与影响 | 第12页 |
第二节 普莱西案:[Plessy v.Ferguson 163 u.s.537(1896)] | 第12-14页 |
一、案情 | 第12-13页 |
二、争议的焦点 | 第13页 |
三、最高法院的法官与司法意见的分布 | 第13页 |
四、案件的结论 | 第13页 |
五、该案的地位与影响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布朗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347 u.s.483(1954)] | 第14-15页 |
一、案情 | 第14页 |
二、争论的焦点 | 第14页 |
三、最高法院的法官与司法意见的分布 | 第14页 |
四、案件的结论 | 第14-15页 |
五、该案的地位与影响 | 第15页 |
第四节 巴基案[Regents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 438 U.S.265(1978)] | 第15-18页 |
一、案情 | 第15-16页 |
二、争论的焦点 | 第16页 |
三、最高法院的法官与司法意见的分布 | 第16页 |
四、案件的结论 | 第16页 |
五、该案的地位与影响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案例的宪法解读 | 第18-27页 |
第一节 宪法条款的原初意图与立法目的 | 第18-22页 |
一、斯各特诉桑福德Scott v.Sandford,60U.S.393(1857) | 第18-20页 |
二、普莱西案[Plessy v.Ferguson 163 u.s. 537(1896)]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对宪法条款的另一种解读 | 第22-24页 |
第三节 肯定性行动”抑或“反向歧视”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诸案例之相应社会背景的考察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建国到美国内战时期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重建到新政时期(1865---1937)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从罗斯福新政到1969年 | 第29-31页 |
第四节 黑人社会地位的持续提升(1969--- )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宪法解读中的三个相关问题 | 第34-47页 |
第一节 文化与判例的宪法解读:对美国法文化的思考 | 第34-38页 |
一、传统文化及其取向 | 第34-36页 |
二、变迁中的另一种文化:关于有色人种 | 第36-37页 |
三、诘问与思考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中立的法官或其他 | 第38-43页 |
一、法官的产生、职责与属性 | 第38-39页 |
二、法官的价值倾向与中立 | 第39-40页 |
三、司法与民主的悖论 | 第40-43页 |
第三节“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静止不变” | 第43-47页 |
一、制宪者的意图:原初意图、立法目的、“遵循先例” | 第43-45页 |
二、法律的适时变化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51页 |
一、制约与影响宪法解读的可能因素 | 第47-49页 |
二、宪法是如何解读的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