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探讨委托人地位的法律意义 | 第10-16页 |
一、委托人的法律地位对于信托本质界定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一) 关于信托关系的本质 | 第10-11页 |
(二) 委托人地位在揭示信托本质时的意义 | 第11页 |
二、委托人的法律地位对于发挥信托效用的意义 | 第11-13页 |
三、委托人的法律地位对大陆法系所有权观念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四、委托人法律地位对于信托内部法律关系的意义 | 第14-15页 |
(一) 委托人地位关系到信托当事人的范围界定 | 第14-15页 |
(二) 委托人的地位关系到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 | 第15页 |
五、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两大法系对信托关系中委托人地位界定的比较 | 第16-20页 |
一、两大法系信托制度的概况 | 第16-17页 |
(一) 英美法系信托制度概况 | 第16页 |
(二) 大陆法系信托制度概况 | 第16-17页 |
二、两大法系中委托人地位的比较 | 第17-19页 |
(一) 信托财产的管理干预权 | 第17-18页 |
(二) 信托财产归属权 | 第18-19页 |
三、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信托法律关系中委托人地位之应然状态分析 | 第20-34页 |
一、在大陆法系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引入信托制度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一) 概述 | 第20-21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引入信托制度时面临的问题 | 第21-22页 |
二、英美法系信托制度中委托人地位的反思 | 第22-24页 |
三、大陆法系信托制度中委托人地位的反思 | 第24-29页 |
(一) 合同法机理在信托法中的运用对大陆法系委托人地位的影响 | 第24-28页 |
(二) 大陆法系信托制度中委托人地位的反思 | 第28-29页 |
四、委托人在信托法律关系中的应然地位 | 第29-32页 |
(一) 从信托设立过程中的意思自治来看 | 第29-30页 |
(二) 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角度来看 | 第30页 |
(三) 从信托目的的设定来看 | 第30-31页 |
(四) 从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关系来看 | 第31-32页 |
(五) 从委托人与受益人之间的关系来看 | 第32页 |
五、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部分 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地位的解析 | 第34-54页 |
一、合同法机理在信托中的运用对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权利义务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一) 对我国《信托法》第51 条的分析 | 第34页 |
(二) 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权利性质的分析 | 第34-35页 |
(三) 对信托三方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分析 | 第35-36页 |
二、我国《信托法》关于委托人权利的具体规定的意义及利弊分析 | 第36-45页 |
(一) 我国《信托法》关于委托人权利规定的意义 | 第36-37页 |
(二) 我国《信托法》关于委托人权利的主要规定的利弊分析 | 第37-45页 |
三、关于信托关系的本质——对本文开头的回应 | 第45-50页 |
(一) 信托关系本质的多面性 | 第45-47页 |
(二) 对信托本质理解的一种新思路——对我国信托财产所有权的思考 | 第47-50页 |
四、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应有的定位 | 第50-54页 |
(一) 理解委托人地位的关键——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 第50-51页 |
(二) 对我国《信托法》中委托人地位的小结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