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3-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5页 |
·我国茶叶的生产概况 | 第11-12页 |
·国际茶叶生产概况 | 第12页 |
·茶叶的营养成分 | 第12-13页 |
·蛋白质和氨基酸 | 第12-13页 |
·糖类 | 第13页 |
·维生素和矿物质 | 第13页 |
·茶叶的功能成分 | 第13-17页 |
·茶多酚 | 第13-15页 |
·茶叶嘌呤碱 | 第15页 |
·茶叶多糖 | 第15-16页 |
·茶氨酸 | 第16页 |
·茶叶色素 | 第16页 |
·茶皂素 | 第16-17页 |
·高新技术在国外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利用超声波加湿器管理鲜茶叶 | 第17页 |
·应用气体交换膜贮管鲜茶叶 | 第17页 |
·微波和热处理提高绿茶品质 | 第17页 |
·远红外加温萎凋提高乌龙茶质量 | 第17页 |
·远红外复干及添加芳香浸出液改善陈化红茶品质 | 第17-18页 |
·添加多酚氧化酶提高红茶质量 | 第18页 |
·负压揉捻技术 | 第18页 |
·新型干燥技术 | 第18页 |
·高新技术在国内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膜分离技术 | 第18-19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第19页 |
·冷杀菌技术 | 第19页 |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 第19页 |
·茶粉 | 第19-20页 |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微波加热技术在茶叶初加工中的应用 | 第21页 |
·微波在茶叶干燥中的应用 | 第21页 |
·微波在茶叶贮藏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微波在茶饮料灭菌中的应用 | 第22页 |
·微波用于茶叶水分的测定 | 第22页 |
·微波萃取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膨化机理及方法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材料 | 第25页 |
·微波加工方法 | 第25页 |
·传统加工方法 | 第25页 |
·微波加工茶叶脱水速率的测定 | 第25页 |
·茶叶含水率测定 | 第25页 |
·茶叶吸水率的测定 | 第25页 |
·酒石酸铁法测定茶多酚 | 第25-26页 |
·茶粉中氨基酸的测定 | 第26页 |
·高效液相色谱 | 第26页 |
·膨化度的测定 | 第26-27页 |
·膨化率计算 | 第26页 |
·茶叶组织结构观察 | 第26-27页 |
·茶粉理化指标测定 | 第2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50页 |
·微波对茶叶脱水率的影响 | 第27-32页 |
·微波功率对茶叶脱水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浸水对茶叶吸水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微波处理对不同含水率茶叶脱水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微波的穿透度 | 第30-32页 |
·微波处理对膨化度的测定 | 第32-37页 |
·浸水时间对茶粉膨化率的影响 | 第32页 |
·微波处理时间对茶粉膨化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微波功率对茶粉膨化率的影响 | 第33页 |
·处理条件对茶叶组织结构影响 | 第33-37页 |
·加工方法对茶粉品质的影响 | 第37-50页 |
·加工方法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 第37页 |
·加工方法对茶粉粗纤维的影响 | 第37-38页 |
·加工方法对茶粉的色泽与感观的影响 | 第38页 |
·粉碎条件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处理方法对儿茶素含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处理方法对茶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浸泡条件对茶多酚浸出量的影响 | 第42-45页 |
·微波加工时间对茶粉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茶粉贮藏时间对儿茶素的影响 | 第46-47页 |
·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对儿茶素的影响 | 第47-48页 |
·浸水时间对儿茶素的影响 | 第48-49页 |
·细度对儿茶素的影响 | 第49-50页 |
4 茶粉的应用 | 第50-51页 |
·茶粉的理化指标测定 | 第50页 |
·绿茶巧克力的制作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4页 |
·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 | 第51-52页 |
·微波杀青膨化工艺有利于提高茶粉品质,尤其是保护茶色 | 第52页 |
·筛选和优化微波处理条件 | 第52-53页 |
·茶粉中儿茶素的研究 | 第53页 |
·茶汤试验 | 第53页 |
·茶粉利用试验 | 第53-54页 |
6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附录一 | 第64-65页 |
附录二 | 第65-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