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峡谷区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水分行为与优化调控
| 摘要 | 第1-2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20-37页 |
| ·项目区基本概况 | 第20页 |
| ·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花江峡谷区雨水资源供应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第22页 |
| ·土壤持水规律研究 | 第22页 |
| ·林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 第22-23页 |
| ·雨水资源损失研究 | 第23页 |
| ·主要的雨水资源集蓄利用及调控方式 | 第2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33页 |
| ·在所研究的对象方面 | 第23-24页 |
| ·在研究尺度上 | 第24页 |
| ·土壤持水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林地生态需水规律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 ·雨水资源损失规律 | 第31-32页 |
| ·农业用水优化调控 | 第32-33页 |
| ·SPAC系统中的水分行为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 第33-35页 |
| ·研究意义 | 第35-37页 |
| 第二章 林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 第37-43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植株含水量 | 第38页 |
| ·植株蒸腾 | 第38-39页 |
| ·棵间蒸发 | 第39页 |
| ·花椒全年耗水规律 | 第39-41页 |
| ·蒸腾与蒸发的关系 | 第41-42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2-43页 |
| ·植株对水分的消耗与土壤湿度关系 | 第42页 |
| ·节水措施有有待开发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雨水资源供应的时空分布规律 | 第43-48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 ·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 第44-46页 |
| ·空间上分布规律 | 第46-4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土壤持水规律研究 | 第48-52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 ·农田土壤结构变化规律 | 第48-49页 |
|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与土壤结构的关系 | 第49-50页 |
| ·土壤水变化与蒸散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 ·土壤含水量变动带的划分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雨水的损失规律研究 | 第52-54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 ·径流损失 | 第53页 |
| ·渗漏损失 | 第53-54页 |
| 第六章 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54-57页 |
| ·供需平衡测定结果 | 第54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54-57页 |
| ·需水系数θ值分析 | 第54-55页 |
| ·供需曲线的修正 | 第55-57页 |
| 第七章 项目区雨水资源的优化调控 | 第57-66页 |
| ·措施概要 | 第57-5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6页 |
| ·坡改梯对水分保持起到一定作用 | 第58-59页 |
| ·“三小”工程 | 第59-61页 |
| ·根灌节水技术 | 第61-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
| 1. 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72页 |
| 2.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