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邮物品的三维重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背景及意 | 第8-9页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课题开发的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双目体视的发展方向 | 第12页 |
·课题内容 | 第12-13页 |
·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算法简介 | 第15-34页 |
·摄像机模型 | 第15-18页 |
·常用坐标系及其关系 | 第15-16页 |
·坐标系变换关系 | 第16-18页 |
·Harris 角点检测和亚像素化 | 第18-21页 |
·Tasi 摄像机标定 | 第21-25页 |
·从三维空间到平面图像空间的变化过程 | 第22-24页 |
·标定步骤 | 第24-25页 |
·立体视觉三维重建原理 | 第25-26页 |
·极线几何 | 第26-27页 |
·自标定 | 第27-29页 |
·SIFT 匹配 | 第29-32页 |
·图像多尺度表示 | 第29页 |
·SIFT 特征匹配算法 | 第29-32页 |
·SIFT 算法提取的SIFT 特征向量特性 | 第30页 |
·SIFT 算法步骤介绍 | 第30-32页 |
·重建的层次 | 第32-33页 |
·集束调整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34-39页 |
·系统建设的目标 | 第34页 |
·系统的指标要求 | 第34-35页 |
·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 第36页 |
·设备层设计 | 第36-37页 |
·软件层整体设计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9-62页 |
·图像采集模块 | 第39-40页 |
·Tasi 标定模块 | 第40-43页 |
·图像去背景模块 | 第43-44页 |
·图像对应点匹配模块 | 第44-60页 |
·匹配点三维信息还原模块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实时求解优化 | 第62-66页 |
·概述 | 第62页 |
·瓶颈分析 | 第62-66页 |
·在线部分 | 第62-63页 |
·算法级加速 | 第63页 |
·Box Filter 操作 | 第63-64页 |
·Best Bin First 策略 | 第64页 |
·RANSAC 的改进 | 第64-66页 |
第六章 软件的运行与测试 | 第66-72页 |
·系统运行环境要求 | 第66页 |
·运行过程 | 第66-70页 |
·系统测试 | 第70-72页 |
·测试活动 | 第70页 |
·测试环境 | 第70-71页 |
·总体评价 | 第71页 |
·遗留缺陷分析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