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24页 |
(一) 研究主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二) 相关研究的梳理 | 第14-18页 |
1、侧重于社会转型视角的中国乡村研究 | 第14-16页 |
2、侧重于乡村治理视角的中国乡村研究 | 第16-18页 |
(三) 研究框架的阐释 | 第18-20页 |
(四) 研究方法的介绍 | 第20-23页 |
(五) 研究概念的界定 | 第23-24页 |
一、社会转型视野中乡村治理格局的历史演变 | 第24-38页 |
(一) 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格局 | 第24-27页 |
1、传统国家的乡村基层组织 | 第24-26页 |
2、宗法家族制度 | 第26-27页 |
3、士绅统治 | 第27页 |
(二) 晚清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乡村治理格局 | 第27-30页 |
(三)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乡村治理格局 | 第30-34页 |
(四) 改革开放以后的乡村治理格局 | 第34-38页 |
二、社会转型视野中乡村治理的资源基础 | 第38-50页 |
(一) 跨越传统农业形态的乡村经济结构 | 第38-43页 |
1、从以农为本走向非农化的经济增长模式 | 第39-41页 |
2、从封闭静态的乡村社会走向开放和流动 | 第41-42页 |
3、从行政计划控制走向市场化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 | 第42-43页 |
(二) 分化日益加剧的乡村社会结构 | 第43-46页 |
1、乡村社会新的分层 | 第43-44页 |
2、边缘化群体的出现 | 第44-45页 |
3、贫富差距的加剧 | 第45-46页 |
(三) 治理资源基础变迁的双重效应 | 第46-50页 |
三、社会转型视野中乡村治理的权力体系 | 第50-66页 |
(一) 组织化权力的构建与发育 | 第50-62页 |
1、体制内的组织化治理权力 | 第50-59页 |
2、体制外的组织化治理权力 | 第59-62页 |
(二) 非组织化精英权力的分化与重塑 | 第62-66页 |
四、社会转型视野中乡村治理的运作实践 | 第66-80页 |
(一) 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 第66-74页 |
1、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 第66-70页 |
2、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 第70-74页 |
(二) 乡村秩序的震荡与控制 | 第74-80页 |
1、转型加剧时期乡村社会秩序的震荡 | 第74-76页 |
2、村规民约的推行及特点 | 第76-80页 |
五、社会转型视野中乡村治理的社会文化 | 第80-90页 |
(一) 乡村社会文化的历史性裂变 | 第80-86页 |
1、乡村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现代性变迁是乡村社会文化裂变的基本动因 | 第80-82页 |
2、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文化从泛意识形态的强控制向淡化意识形态的弱控制的转变是乡村社会文化裂变的政治环境 | 第82-84页 |
3、乡村社会文化自身复合型生长的逻辑是其发生裂变的内部驱动力 | 第84-86页 |
(二) 农民复合型政治人格的形成 | 第86-90页 |
1、封闭——开放 | 第86-87页 |
2、依附——独立 | 第87-88页 |
3、保守——进取 | 第88-89页 |
4、特权——民权 | 第89-90页 |
结语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