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工业化碱性水电解制氢的发展与现状 | 第12-13页 |
| ·水电解制氢设备的发展 | 第13-14页 |
| ·碱性水电解电极材料的要求 | 第14页 |
| ·碱性水电解阴极材料的研究 | 第14-15页 |
| ·碱性水电解阳极材料的研究 | 第15-21页 |
| ·金属与合金材料 | 第15-16页 |
| ·贵金属氧化物 | 第16页 |
| ·Co_3O_4 氧化物 | 第16-17页 |
| ·AB_2O_4 型尖晶石型氧化物 | 第17-19页 |
| ·金属盐水溶液热处理法 | 第18页 |
| ·冷冻→真空分解→空气中热处理法 | 第18-19页 |
| ·阳极电沉积法 | 第19页 |
| ·ABO_3 钙钛矿型氧化物 | 第19-20页 |
| ·复合镀层膜电极 | 第20-21页 |
| ·金属氧化物析氧活性理论 | 第21-22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2-25页 |
| 第2章 泡沫镍/NiCo_2O_4和泡沫镍/LaNiO_3 氧化物膜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25-36页 |
| ·前言 | 第25页 |
| ·试验方案 | 第25-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 ·电极的制备 | 第26-27页 |
| ·氧化物膜电极的结构分析 | 第27页 |
| ·氧化物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 ·电解池槽压的测定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 ·热处理温度对氧化物膜结构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涂膜次数对电解池槽压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碱液浓度对电解池槽压的影响 | 第31页 |
| ·氧化物膜电极的稳态极化曲线 | 第31-33页 |
| ·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33页 |
| ·电极材料水电解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纳米NiCo_2O_4氧化物粉末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 第36-43页 |
| ·前言 | 第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 ·实验方案 | 第36-37页 |
| ·镍钴复合氧化物粉末制备的基本原理 | 第37页 |
| ·仪器与化学试剂 | 第37-38页 |
| ·镍钴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制备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 ·反应物总度对粉末粒径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沉淀转换温度的选择 | 第39页 |
| ·沉淀转换剂及浓度和阻聚剂对粉末粒径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热处理温度对粉末结构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复合氧化物粉末的表面形貌 | 第41页 |
| ·阻聚剂或分散剂对粉末粒径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Ni/NiCo_2O_4 复合镀层的制备与其析氧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43-52页 |
| ·前言 | 第43-44页 |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 ·实验方案 | 第44页 |
| ·主要仪器与化学试剂 | 第44-45页 |
| ·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 ·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45-47页 |
| ·镀液中NiCo_2O_4 微粒的含量对复合镀层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47-48页 |
| ·脉冲电源与直流电源对复合镀层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48页 |
|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复合镀层的XRD 和SEM 分析 | 第49页 |
| ·复合镀层中NiCo_2O_4 含量的测量 | 第49-50页 |
|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