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1. 戏说历史现象的概述 | 第14-23页 |
·戏说历史的创作与其他历史题材创作的对比研究 | 第14-21页 |
·五四时期至建国之前的历史题材创作情况 | 第14-17页 |
·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历史题材创作概述 | 第17-18页 |
·历史电视剧戏说化过程概述 | 第18-21页 |
·戏说历史现象的界定 | 第21-23页 |
2. 文本分析 | 第23-37页 |
·戏说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 | 第23-27页 |
·戏说是根据某种意识形态对真实的历史进行消解 | 第23-25页 |
·戏说历史传播是一种主观化的东西 | 第25-27页 |
·戏说与传播 | 第27-32页 |
·戏说历史——消费主义的历史想象 | 第27-28页 |
·戏说历史的传播是一个编码与解码的过程 | 第28-29页 |
·戏说历史的传播营造了一个“虚拟环境” | 第29-32页 |
·戏说与文化 | 第32-37页 |
·戏说历史是一种文化现象 | 第32-34页 |
·戏说历史是文化的产物 | 第34页 |
·戏说历史是对人们共同的有关历史的集体记忆的消解 | 第34-37页 |
3. 媒介和受众分析 | 第37-48页 |
·历史观的转变 | 第37-39页 |
·用戏说来建构历史是受众“使用与满足”的需要 | 第39-41页 |
·大众文化的特点影响了历史题材创作的文化价值取向 | 第41-44页 |
·市场经济的规则使得历史题材创作的定位趋向戏说 | 第44-48页 |
4. 效果分析 | 第48-57页 |
·积极的功能和效果 | 第48-51页 |
·虽是戏说却也传递了遗产 | 第48-50页 |
·虽是消解历史却仍然弘扬了传统文化 | 第50-51页 |
·局限性 | 第51-57页 |
·对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历史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 第51-54页 |
·戏说历史商业化的操作导致了作品过分强调类比现实的实用性并出现同质化倾向 | 第54-55页 |
·某些戏说历史电视剧本身也存在硬伤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