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蕺山《人谱》哲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无善而至善的本体论 | 第12-24页 |
·“无善而至善,心之体也” | 第12-20页 |
·“无善而至善”的理论来源 | 第12-14页 |
·“无善而至善”的解释 | 第14-17页 |
·“无善而至善,心之体也”的解释 | 第17-20页 |
·心体与性体 | 第20-24页 |
第二章 恶的产生 | 第24-33页 |
·妄——“独而离其天者” | 第24-28页 |
·念——“心之余气” | 第28-30页 |
·过与恶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去恶即是为善的工夫论 | 第33-45页 |
·逆觉体证 | 第33-41页 |
·用于心体上的慎独之功——主静 | 第33-36页 |
·用于心体发用之际的慎独之功——治念法 | 第36-40页 |
·用于心体发于外的慎独之功 | 第40-41页 |
·改过即是迁善 | 第41-45页 |
·知过即是改过 | 第41-43页 |
·改过(去恶)即是迁善(为善)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人谱》在明末清初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 第45-56页 |
·辟左道以正人心 | 第45-48页 |
·佛氏以无言道 | 第45-46页 |
·老氏以虚言道 | 第46-47页 |
·基督教的传入——中西文化的碰撞 | 第47-48页 |
·救正阳明后学 | 第48-52页 |
·批判龙溪一系的虚无思想 | 第48-49页 |
·对儒学平民化的纠编 | 第49-50页 |
·对功过格的纠正 | 第50-52页 |
·《人谱》的历史地位 | 第52-56页 |
·理论上的贡献 | 第52-54页 |
·社会实践中的地位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