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25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辣椒红色素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辣椒色素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第13页 |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 | 第13-14页 |
·辣椒红色素的应用概况 | 第14页 |
·辣椒红色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辣椒碱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辣椒碱族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第15-16页 |
·辣椒碱的提取方法 | 第16页 |
·辣椒碱的应用概况 | 第16-17页 |
·辣椒碱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天然色素的稳定性 | 第18页 |
·影响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因素 | 第18-19页 |
·提高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措施 | 第19-20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20-23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简介 | 第20页 |
·超临界流体CO_2的特征 | 第20-21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的国内外应用 | 第21-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23-25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的工艺研究 | 第23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与溶剂法所得辣椒红色素工艺条件和产品性能的比较性研究 | 第23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与溶剂法所得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比较性研究 | 第23页 |
·加入辣椒籽提取物对改善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 第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23-25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23-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2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实验原料与器材 | 第25-26页 |
·原料来源 | 第25页 |
·实验设备及药品 | 第25-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工艺实验 | 第26-29页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26-27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实验工艺方法 | 第27页 |
·一萃二分工艺流程 | 第27页 |
·分段萃取工艺流程 | 第27页 |
·实验工艺方案 | 第27页 |
·单因素实验设计 | 第27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27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辣椒红色素色价 | 第27-28页 |
·辣椒红色素色价残留率 | 第28页 |
·辣椒红色素得率 | 第28页 |
·辣椒碱含量 | 第28-29页 |
·辣椒碱得率 | 第29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和溶剂法所得辣椒红色素稳定性实验 | 第29-30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所得辣椒红色素的性质实验 | 第29-30页 |
·溶剂法所得辣椒红色素性质实验 | 第30页 |
·加入辣椒籽提取物对改善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 第30-31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59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辣椒红色素和辣椒碱工艺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31-48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选择工艺路线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页 |
·选择原料粉碎度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选择萃取温度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选择萃取压力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选择分离温度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选择分离压力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选择CO_2流体流量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选择夹带剂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以辣椒红色素色价为考查指标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以辣椒红色素得率为考查指标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以辣椒碱含量为考查指标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以辣椒碱得率为考查指标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综合指标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和溶剂法所得辣椒红色素工艺条件和品质比较的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与溶剂法所得辣椒红色素工艺条件和性能指标的比较 | 第48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与溶剂法所得辣椒红色素感官的比较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和溶剂法所得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pH值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页 |
·光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温度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氧化还原剂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氧化剂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页 |
·还原剂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金属离子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亚铁离子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铁离子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页 |
·铜离子对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 第55-57页 |
·加入辣椒籽提取物对改善辣椒红色素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加入辣椒籽提取物对辣椒红色素色价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页 |
·辣椒籽提取物的加入量的对辣椒红色素色价残留率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主要问题与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