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世界金融、银行论文--国际金融关系论文

基于聚集经济的FDI区位选择研究

内容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导言第12-26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文献述评第13-22页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文献述评第13-17页
     ·企业聚集理论的文献述评第17-20页
     ·FDI聚集现象的文献述评第20-22页
   ·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研究对象第22-23页
     ·研究目的第23页
     ·研究意义第23-24页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第24-26页
     ·研究内容第24页
     ·研究方法第24-25页
     ·论文创新第25-26页
第二章 FDI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第26-44页
   ·FDI区位选择的传统影响因素第26-31页
     ·市场规模第26-27页
     ·劳动成本第27页
     ·开放度第27-28页
     ·基础设施第28页
     ·政治风险第28-29页
     ·政策激励第29-30页
     ·人文因素第30页
     ·货币汇率第30-31页
   ·FDI地区分布的新趋势:聚集第31-37页
     ·聚集的含义第31-33页
     ·FDI全球分布的聚集趋势第33-35页
     ·FDI聚集的外在特征第35-37页
   ·FDI聚集的国际案例第37-39页
     ·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FDI聚集第37页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业FDI聚集第37-38页
     ·英国伦敦金融服务业FDI聚集第38-39页
     ·马来西亚槟榔屿电子产业FDI聚集第39页
   ·FDI聚集的规律性特征第39-44页
     ·产业聚集第40-41页
     ·国别聚集第41页
     ·中小企业聚集第41-42页
     ·空间演化第42-44页
第三章 FDI聚集机制的理论分析第44-61页
   ·产业聚集的形成诱因第44-48页
     ·成本节约第44-45页
     ·分工深化第45-46页
     ·知识溢出第46-47页
     ·自然禀赋第47-48页
   ·FDI的聚集机制第48-51页
     ·经济因素第48-49页
     ·非经济因素第49-51页
   ·FDI聚集的形成模式第51-55页
     ·核心企业带动第51-52页
     ·配套产业奠基第52页
     ·地理优势诱导第52-53页
     ·产业内外对接第53页
     ·资源禀赋引致第53-54页
     ·园区载体推进第54-55页
   ·FDI聚集的案例分析——北京星网国际工业园第55-61页
     ·园区背景介绍第55页
     ·跨国公司聚集的起因第55-57页
     ·跨国公司的聚集模式第57页
     ·聚集成功的关键因素第57-59页
     ·启示第59-61页
第四章 FDI的地区分布特征第61-80页
   ·FDI的地区分布概况第61-66页
     ·总量的地区分布第61-63页
     ·行业的地区分布第63-64页
     ·分来源地的地区分布第64-65页
     ·开发区中的FDI第65-66页
   ·FDI的地区聚集特征第66-73页
     ·总量聚集特征第66-68页
     ·行业聚集特征第68-69页
     ·国别聚集特征第69-71页
     ·研发聚集特征第71-73页
   ·FDI聚集的典型地区第73-80页
     ·东莞第73-74页
     ·苏州第74-75页
     ·北京第75-77页
     ·天津第77-78页
     ·浦东第78-80页
第五章 聚集经济对FDI区位选择的总体影响第80-97页
   ·基本分析第80-84页
     ·定性分析第80-82页
     ·统计分析第82-84页
   ·面板数据检验第84-91页
     ·变量和数据说明第85-87页
     ·计量方法说明第87-88页
     ·计量结果第88-91页
   ·GRANGER因果检验第91-94页
     ·变量和数据说明第91-92页
     ·计量方法说明第92-93页
     ·计量结果第93-94页
   ·结论与启示第94-97页
第六章 FDI区位选择、产业聚集与产业异质第97-114页
   ·基本分析第97-103页
     ·定性分析第97-99页
     ·统计分析第99-103页
   ·理论建模与假说第103-105页
   ·计量检验第105-111页
     ·变量和数据说明第105-106页
     ·计量结果第106-111页
   ·结论与启示第111-114页
第七章 FDI地区聚集的国(地区)别效应第114-129页
   ·基本分析第114-119页
     ·定性分析第114-115页
     ·典型案例——太仓德资聚集第115-117页
     ·统计分析第117-119页
   ·一个简化的理论模型第119-120页
   ·计量检验第120-126页
     ·计量模型说明第121-122页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第122页
     ·计量结果第122-126页
   ·结论与启示第126-129页
第八章 企业规模、市场能力与FDI地区聚集第129-145页
   ·基本分析第129-135页
     ·定性分析第129-131页
     ·统计分析第131-135页
   ·基于创新能力的博弈模型第135-137页
   ·计量检验第137-141页
     ·变量和数据说明第137页
     ·计量结果第137-141页
   ·结论与启示第141-145页
第九章 FDI聚集的空间演化第145-163页
   ·FDI聚集的空间外溢效应第145-153页
     ·空间计量模型介绍第146-147页
     ·变量和数据说明第147-149页
     ·计量分析与模型比较第149-151页
     ·结论与启示第151-153页
   ·FDI聚集的动态演化机制第153-156页
     ·FDI聚集的作用力第153-154页
     ·FDI聚集的动力机制第154-155页
     ·FDI聚集动态演变的例证第155-156页
   ·FDI聚集的演化经济学分析第156-163页
     ·理论假说第156-157页
     ·总体的演化特征及解释第157-159页
     ·行业层面的进一步分析第159-161页
     ·结论与启示第161-163页
第十章 基于聚集经济的引资战略第163-182页
   ·引资政策的历史变迁第163-165页
     ·第一代FDI政策——规制性政策第163-164页
     ·第二代FDI政策——激励性政策第164页
     ·第三代FDI政策——综合配套性政策第164-165页
   ·促进FDI聚集的国际经验——爱尔兰的案例第165-169页
     ·人力资源培养第166页
     ·促进对外联系第166-167页
     ·配套政策激励第167页
     ·扶持本土企业第167-168页
     ·创新体系建设第168-169页
   ·制约FDI聚集的主要问题第169-174页
     ·开发区规划不合理第169-170页
     ·地区间过度竞争第170-171页
     ·国内配套产业基础薄弱第171-173页
     ·落后地区缺乏聚集条件第173-174页
   ·聚集经济导向的引资策略第174-182页
     ·整治各类工业园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174-175页
     ·调整优惠政策内容,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第175-177页
     ·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强化聚集的根植性第177-178页
     ·地方政府协调合作,实现区域错位发展第178-179页
     ·依托本地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聚集第179-180页
     ·各级政府因势利导,引领聚集发展路径第180-182页
结语第182-184页
致谢第184-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0页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供应链敏捷化和绿色供应链的研究
下一篇:企业生命体的行为与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