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4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存在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14-19页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 第14-16页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企业外部原因分析 | 第14-15页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企业内部因素 | 第15-16页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内容 | 第16-17页 |
·商业银行贷前风险管理 | 第16页 |
·商业银行贷时风险管理 | 第16页 |
·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 | 第16-17页 |
·信贷风险管理方法 | 第17-19页 |
·信贷风险识别方法 | 第17页 |
·信贷风险度量方法 | 第17-18页 |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金融危机后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新动向 | 第19-21页 |
·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 | 第19-20页 |
·建立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构架 | 第19页 |
·风险管理工具和监测技术先进 | 第19页 |
·内部控制制度有效 | 第19-20页 |
·新兴国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 第20-21页 |
·亚洲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组织构架和运行机制 | 第20页 |
·新加坡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日常管理 | 第20页 |
·新加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消化和处理 | 第20-21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第21-27页 |
·信贷组织架构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横向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缺陷 | 第21页 |
·纵向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缺陷 | 第21-22页 |
·风险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风险管理流程以防范风险为中心 | 第22页 |
·信贷业务流程以自我为中心 | 第22-23页 |
·信贷人员管理粗放 | 第23页 |
·信贷风险内部评级法实施困难 | 第23-24页 |
·管理理念与信贷文化落后 | 第23-24页 |
·信用基础薄弱 | 第24页 |
·数据积累不足 | 第24页 |
·信贷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功能不强 | 第24-25页 |
·数据存在偏差 | 第25页 |
·系统开发、培训、推广和管理不能及时跟进 | 第25页 |
·部分基层员工对系统使用还不适应 | 第25页 |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体系及其缺陷 | 第25-27页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财务分析体系现状 | 第25-26页 |
·现行财务分析体系的缺陷 | 第26-27页 |
第五章 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27-40页 |
·强化我国商业银行贷前风险管理 | 第27-31页 |
·重塑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27-28页 |
·实行多维度管理信贷风险 | 第28-29页 |
·合理进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 | 第29-31页 |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时风险管理 | 第31-34页 |
·再造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第31-33页 |
·实施内部评级法 | 第33-34页 |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监督管理机制 | 第34-35页 |
·对客户的贷后跟踪管理 | 第34页 |
·对机构贷后监督检查 | 第34页 |
·对信贷相关人员监督管理 | 第34-35页 |
·整合贷后管理与信贷资产质量分类流程 | 第35页 |
·构筑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财务分析体系 | 第35-40页 |
·引入现金流量分析必要性 | 第35-36页 |
·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 第36页 |
·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40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40-55页 |
·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授信4000万元风险分析 | 第40-44页 |
·某管业公司授信3000万元风险分析 | 第4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