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5-6页 |
二、生物学习论与研究性学习 | 第6-9页 |
(一) 从人本主义、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识研究性学习 | 第6-7页 |
(二) 从学习主体的新观点认识研究性学习的角色定位和发展目标 | 第7-8页 |
(三) 从新学习观的拓展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与方法 | 第8-9页 |
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 第9-12页 |
(一) 实验探索模式 | 第9-10页 |
(二) 调查研究模式 | 第10页 |
(三) 问题探讨模式 | 第10-11页 |
(四) 专题讲座模式 | 第11页 |
(五) 学科渗透模式 | 第11-12页 |
四、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12-13页 |
(一) 选题策略 | 第12-13页 |
(二) 实施策略 | 第13页 |
(三) 结题展示策略 | 第13页 |
五、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 第13-16页 |
(一) 实施过程流程图 | 第14页 |
(二) 选定课题 | 第14-15页 |
(三) 制订研究计划 | 第15-16页 |
(四) 查阅文献 | 第16页 |
(五) 整理资料 | 第16页 |
(六) 分析研究 | 第16页 |
(七) 撰写报告 | 第16页 |
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案例分析 | 第16-23页 |
(一) 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 第16-18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18-23页 |
七、结论与讨论 | 第23-25页 |
(一)结论 | 第23-24页 |
(二)讨论 | 第24-25页 |
英文摘要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