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高速轮胎试验机侧偏侧倾运动液压伺服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论文背景及国内外动态 | 第12-13页 |
| ·论文背景 | 第12页 |
|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概述 | 第13-14页 |
| ·液压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环节 | 第14-15页 |
| ·零开口电液伺服阀控非对称液压缸 | 第15-17页 |
| ·零开口四边电液伺服阀控液压马达 | 第17-18页 |
| 2 阀控非对称缸传递函数的建立 | 第18-28页 |
| ·阀的负载压力—流量特性 | 第18-24页 |
| ·活塞杆伸出(x_v>0) | 第18-21页 |
| ·活塞杆缩回(x_v<0) | 第21-24页 |
| ·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 第24-26页 |
| ·活塞杆伸出(x_v>0) | 第24-25页 |
| ·活塞杆缩回(x_v<0) | 第25-26页 |
| ·液压缸力平衡方程 | 第26页 |
| ·传递函数 | 第26-28页 |
| 3 阀控马达传递函数 | 第28-32页 |
| ·伺服阀的流量方程 | 第28页 |
| ·马达的流量连续性方程 | 第28-30页 |
| ·马达的负载转矩平衡方程 | 第30页 |
| ·传递函数 | 第30-32页 |
| 4 轮胎试验机侧偏伺服系统线性模型 | 第32-42页 |
| ·侧偏运动的技术要求 | 第32页 |
| ·侧偏运动伺服系统设计 | 第32-42页 |
| ·技术参数 | 第32-33页 |
| ·阀控非对称缸 | 第33-37页 |
| ·阀控马达 | 第37-42页 |
| 5 轮胎试验机侧倾伺服系统线性模型 | 第42-49页 |
| ·技术要求 | 第42-43页 |
| ·技术参数 | 第43页 |
| ·油缸受力分析 | 第43-45页 |
| ·惯性力 | 第43-44页 |
| ·负载力 | 第44-45页 |
| ·系统参数的确定 | 第45-46页 |
| ·液压缸 | 第45页 |
| ·伺服阀 | 第45-46页 |
| ·系统元件的选取 | 第4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 ·参数的确定 | 第46-48页 |
| ·传递函数 | 第48-49页 |
| 6 侧偏侧倾伺服系统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49-57页 |
| ·侧偏伺服系统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49-54页 |
| ·阀控非对称缸的非线性模型 | 第49-52页 |
| ·阀控马达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 第52-54页 |
| ·侧倾伺服系统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54-57页 |
| ·阀的输出流量方程 | 第54-55页 |
| ·工作腔连续性方程 | 第55页 |
| ·力平衡方程 | 第55页 |
| ·伺服阀位移方程 | 第55-57页 |
| 7 伺服系统的仿真及其校正 | 第57-71页 |
| ·MATLAB简介 | 第57页 |
| ·侧偏系统仿真 | 第57-63页 |
| ·阀控非对称缸系统 | 第57-59页 |
| ·阀控马达系统 | 第59-62页 |
| ·阀控缸和阀控马达性能比较 | 第62页 |
| ·仿真分析 | 第62-63页 |
| ·侧倾系统仿真 | 第63-66页 |
| ·线性模型阶跃仿真 | 第63页 |
| ·非线性模型阶跃仿真 | 第63页 |
| ·非线性模型正弦仿真 | 第63-64页 |
| ·非线性模型仿真分析 | 第64-66页 |
| ·伺服系统的PID校正 | 第66-67页 |
| ·PID控制器原理 | 第66-67页 |
| ·侧偏伺服系统PID校正 | 第67页 |
| ·离散非线性伺服系统的建立 | 第67-71页 |
| ·零阶保持器离散模型响应 | 第68-69页 |
| ·一阶保持器离散模型响应 | 第69-71页 |
| 8 总结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A 阀控缸侧偏系统非线性模型 | 第76-77页 |
| 附录B 阀控马达侧偏系统非线性模型 | 第77-78页 |
| 附录C 阀控缸侧倾系统非线性模型 | 第78-79页 |
| 附录D 阀控马达侧偏系统非线性PID校正模型 | 第79-80页 |
| 附录E 阀控马达零阶离散非线性模型 | 第80-81页 |
| 附录F 阀控马达一阶离散非线性模型 | 第81-82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