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6页
论文正文第16-209页
 导言 怨恨:问题域与方法论的持新第17-38页
  第一节 “新怨恨”视角:研究的开拓与独创第19-22页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体验的一种批评:“新怨恨”理论的提出与界定第22-29页
  第三节 选题的原由与方法论说明第29-35页
  第四节 中国现代小说最基本的四大怨恨体验模式第35-38页
 第一章 多维原由:中国现代小说怨恨体验母题的生成第38-70页
  第一节 中国现代小说的怨恨体验是一种现代性意义上的体验第38-42页
  第二节 中国现代小说怨恨体验的社会根源在于历史与现实的黑暗第42-43页
  第三节 反抗中的怨恨来自于对现代化的追求与传统的遗传第43-47页
  第四节 建构中的怨恨来自于对民族化的误解第47-52页
  第五节 回瞥中的怨恨来自于现代性的悖论与传统的式微第52-63页
   一、现代性的极大悖论性导致了对传统的回瞥与对现代性缺陷的怨恨第52-59页
    1,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矛盾构成现代性在整体结构上的悖论第52-53页
    2,社会现代性本身内部就是个悖论性结构第53-55页
    3,文化现代性的本身内部也是个悖论性结构第55-57页
    4,现代性的几大价值要义之间也是个悖论性结构第57-59页
   二、中国现代性的特殊性导致了对中国传统的回瞥与对中国现代性的怨恨第59-61页
   三、传统的式威导致了回瞥传统时对于传统的怨恨第61-63页
  第六节 知识分子的自我怨恨来自于对价值的追寻与意义的坚守第63-70页
   一、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济世思想与改变现实世界操作层面的实践欠缺之间的矛盾是知识分子产生自我怨恨的结构性根源第64-67页
   二、价值追求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由外向内的自我怨恨的动力性根源第67-70页
 第二章 反抗中的怨恨:传统与现代两难悖论之抗辩第70-107页
  第一部分 反抗中国传统缺陷中的怨恨第70-98页
   第一节 作为启蒙英雄者对传统的反抗与怨恨第70-87页
   第二节 作为情感倾诉者对传统的反抗与怨恨第87-92页
   第三节 其他不同作家对传统的不同反抗与怨恨第92-98页
    一、茅盾的怨恨观:凡被迫害民族的文学总是多表现残酷怨怒等病理思想第92-95页
    二、张爱玲的怨恨观:无条件的爱迟早要撞着现实而渐渐冷却第95-98页
  第二部分 反抗现代性弊端中的怨恨第98-107页
   第一节 对现代制度文化陷阱的反抗与怨恨第98-99页
   第二节 对现代商业文化陷阱的反抗与怨恨第99-104页
   第三节 对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激烈冲突的怨恨第104-107页
 第三章 建构中的怨恨:现代文化艰难缔造之挣扎第107-149页
  第一节 经济现代化建构中的怨恨第107-112页
  第二节 信仰文化建构中的怨恨第112-120页
  第三节 其他不同作家在不同建构诉求中的不同怨恨第120-149页
   一、立人之原创性建构中的怨恨第120-121页
   二、博爱、忏悔、赎罪、殉道精神建构中的怨恨第121-123页
   三、市民文化建构中的怨恨第123-127页
   四、“爱与美”建构中的怨恨第127-130页
   五、女性之人性恶建构中的怨恨第130-135页
   六、革命建构中的怨恨第135-140页
   七、民族大众与民间物质建构中的怨恨第140-149页
 第四章 回瞥中的怨恨:文化深层积淀之规约第149-171页
  第一节 乡下人在回瞥传统中的怨恨第149-157页
  第二节 城市市民在回瞥传统中的怨恨第157-164页
  第三节 其他不同作家在回瞥中的不同怨恨第164-171页
   一、“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第164-165页
   二、“人类的文明是渐渐地修补成的”第165-167页
   三、“在中国人的立场上看事情”第167-171页
 第五章 自我怨恨:知识分子由外而内之转向第171-190页
  第一节 学院派知识分子的自我怨恨第171-180页
  第二节 社会派知识分子的自我怨恨第180-190页
 第六章 中国现代文学怨恨体验的独特性:从民族受辱到个人创伤——兼与中国古代怨恨、外国东方怨恨及西方怨恨的比较第190-209页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体验与中国古代文学怨恨体验的比较第190-196页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体验与印度怨恨体验的比较第196-199页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体验与古代西方怨恨体验的比较第199-203页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怨恨体验与现代西方怨恨体验的比较第203-209页
结语 从反抗、建构、回瞥到知识分子自己第209-215页
论文注释第215-221页
参考文献第221-229页
论文后记第229-231页
王明科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共计50 余篇)第231-234页

论文共2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闭式数控液压系统的监控系统开发与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背离农业”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