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图目录 | 第6-7页 |
表目录 | 第7-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本文创新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41页 |
·洗钱与反洗钱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洗钱的相关文献 | 第17-23页 |
·反洗钱文献综述 | 第23-27页 |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激励理论 | 第27-37页 |
·激励理论 | 第27-34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对象 | 第34-36页 |
·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41页 |
第3章 我国的洗钱与反洗钱现状 | 第41-52页 |
·洗钱犯罪在我国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 | 第41-44页 |
·洗钱犯罪在我国的主要形式 | 第41-42页 |
·洗钱在我国的主要特点 | 第42-43页 |
·我国反洗钱的发展现状 | 第43-44页 |
·银行业与反洗钱 | 第44-46页 |
·洗钱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危害 | 第46-47页 |
·中央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面临的“窘境” | 第47-50页 |
·我国银行业反洗钱工作存在的局限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欧美反洗钱机制的特征及启示 | 第52-70页 |
·国家反洗钱战略—政策基础 | 第52-54页 |
·反洗钱法制体系—机制保障 | 第54-58页 |
·反洗钱组织框架—机制构建依托 | 第58-63页 |
·反洗钱金融监管—机制执行保证 | 第63-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银行业反洗钱约束—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 | 第70-85页 |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反洗钱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 第70-73页 |
·商业银行反洗钱的成本与收益 | 第70-71页 |
·中央银行反洗钱的成本与收益 | 第71-73页 |
·建模的理论准备 | 第73-78页 |
·银行业反洗钱约束—激励机制的代表性模型 | 第73-77页 |
·上述模型的创新与局限 | 第77-78页 |
·基本模型 | 第78-84页 |
·前提假定 | 第78-79页 |
·目标函数 | 第79-80页 |
·商业银行上报“黑钱”的最优比例 | 第80-81页 |
·中央银行的激励与惩罚的最优搭配 | 第81-82页 |
·数值模拟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银行业反洗钱的约束机制 | 第85-108页 |
·反洗钱约束机制发生作用的重要外部因素—国际反洗钱合作 | 第85-91页 |
·建立银行业反洗钱约束机制的组织保证 | 第91-96页 |
·中央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主管地位的确立 | 第91-93页 |
·中央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职责 | 第93-94页 |
·银行业监管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职责 | 第94-96页 |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职责 | 第96页 |
·银行业反洗钱约束机制的坚实基础—《反洗钱法》及行业规定 | 第96-104页 |
·银行业反洗钱法律框架 | 第96-100页 |
·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制度架构 | 第100-104页 |
·银行业反洗钱约束机制的措施保证 | 第104-107页 |
·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 | 第104-105页 |
·建立反洗钱机构并配备人员 | 第105页 |
·建立客户身份登记制度并审查客户身份 | 第105-106页 |
·进行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7章 银行业反洗钱激励机制的构建 | 第108-123页 |
·构建中国反洗钱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 第108-111页 |
·效率低下的单一惩罚机制 | 第108-109页 |
·将成本收益机制融入反洗钱机制 | 第109-110页 |
·将成本补偿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融入反洗钱机制 | 第110-111页 |
·委托—代理理论在银行业反洗钱激励机制中的应用 | 第111-113页 |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反洗钱激励要件 | 第111-112页 |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反洗钱激励的特征 | 第112-113页 |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反洗钱激励机制设计思路 | 第113-122页 |
·反洗钱激励机制设计的前提假设 | 第113-114页 |
·反洗钱激励机制的运行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14-115页 |
·反洗钱激励机制设计的具体思路 | 第115-118页 |
·反洗钱激励机制重要意义的实证分析 | 第118-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8章 结论及启示 | 第123-129页 |
·研究结论 | 第123-124页 |
·启示及建议 | 第124-128页 |
·本文的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9页 |
后记 | 第139-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