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Fn在硅烷化无机材料表面固定及定量表征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血液接触性生物材料第12-13页
     ·生物材料的概念及分类第12页
     ·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第12-13页
     ·心血管材料的表面改性第13页
   ·生物材料表面生物化改性第13-18页
     ·内皮细胞第14-15页
     ·细胞外基质(ECM)第15-16页
     ·ECM成分蛋白促进内皮化的作用第16-17页
     ·ECM成分蛋白在生物材料表面的固定第17-18页
   ·蛋白修饰生物材料的定性表征第18-19页
   ·无机生物材料表面固定化蛋白的定量表征第19-21页
     ·固定化蛋白定量表征的意义第19页
     ·固定化蛋白的定量表征方法第19-21页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1-23页
     ·课题意义与研究目的第22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2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第25-41页
   ·蛋白质分子的固定原理与方法第25-27页
     ·氧化钛薄膜表面蛋白分子的固定第25-26页
     ·纯钛表面蛋白分子的固定第26页
     ·玻璃和石英玻璃蛋白分子的固定第26-27页
   ·材料表面定性表征方法及原理第27-36页
     ·水接触角第28-29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图谱(FTIR)第29-30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30-32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2-34页
     ·连续波长酶标仪第34-36页
   ·固定化蛋白质的定量表征(MicroBCA)第36-40页
     ·MicroBCA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第36-38页
     ·MicroBCA定量检测固定化蛋白的可行性第38-39页
     ·MicroBCA定量检测固定化蛋白的实验步骤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Ti-O薄膜表面Fn的固定及定量表征第41-55页
   ·氧化钛薄膜的制备第41-42页
     ·非平衡磁控溅射原理第41-42页
     ·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工艺第42页
   ·氧化钛薄膜的活化第42-44页
     ·氧化钛表面的羟基化第42-43页
     ·硅烷化第43-44页
   ·氧化钛薄膜表面Fn分子的固定第44-45页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44-45页
     ·实验步骤第45页
   ·定性表征与结果分析第45-49页
     ·傅立叶红外光谱第45-47页
     ·水接触角第47-49页
   ·氧化钛表面蛋白定量检测与方法分析第49-51页
     ·蛋白定量检测结果第49-50页
     ·蛋白定量检测方法的分析第50-51页
   ·MicroBCA试剂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1-54页
     ·不同基底氧化钛假阳性比较第51-52页
     ·氧化钛薄膜对试剂的影响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纯钛表面蛋白的固定及定量表征第55-64页
   ·层层自组装方法固定CD_(34)抗体第55-58页
     ·内皮祖细胞和CD_(34)抗体第55页
     ·实验所用试剂和仪器第55-56页
     ·实验方法第56-57页
     ·蛋白定量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硅烷偶联方法共价固定纤连蛋白第58-63页
     ·实验原理第58-59页
     ·仪器和试剂第59页
     ·实验方法第59-60页
     ·定性结果与讨论第60-62页
     ·蛋白定量结果与讨论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玻璃表面固定化蛋白质的量化研究第64-78页
   ·实验材料及所用仪器和试剂第64-65页
   ·Ca-Na玻璃表面蛋白固定和表征第65-69页
     ·实验方法第65-66页
     ·定性检测结果与讨论第66-68页
     ·蛋白定量结果与分析第68-69页
   ·石英玻璃表面蛋白固定和表征第69-77页
     ·实验方法第69-71页
     ·定性检测结果与讨论第71-75页
     ·氨基定量和固定化蛋白定量结果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固定化蛋白定量检测综合分析第78-82页
   ·不同材料对MicroBCA试剂造成的影响第78-79页
   ·检测结果假阳性产生因素第79-80页
     ·氧化钛产生的自由基第79-80页
     ·表面修饰层的覆盖第80页
     ·反应条件环境第80页
   ·MicroBCA方法的应用价值与局限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8页
参与科研项目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质粒电纺纤维膜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下一篇:软刻蚀方法制备细胞模板及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协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