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建筑--从传统走向未来
| 内容提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9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6-7页 |
| ·研究的范围 | 第7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7-9页 |
| 第二章 钢铁的发展历程 | 第9-14页 |
| ·钢结构在西方 | 第9-12页 |
| ·初步探索 | 第9-11页 |
|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 第11-12页 |
| ·后工业时代的新发展 | 第12页 |
| ·国内钢结构建筑发展的历史契机与现实困境 | 第12-14页 |
| ·历史性契机 | 第12-13页 |
| ·现实困境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钢结构建筑的结构构思与空间创造 | 第14-20页 |
| ·结构构思的力学意识 | 第14-16页 |
| ·对结构作用力和整体受力特点的认识 | 第14页 |
| ·对各种结构体系受力特征的认识 | 第14-15页 |
| ·材料的特性 | 第15页 |
| ·钢材的规格 | 第15-16页 |
| ·空间发展的趋向 | 第16-17页 |
| ·建筑物的使用空间与结构覆盖空间 | 第17页 |
| ·建筑物的空间组合与结构的静力平衡系统 | 第17-20页 |
| ·大空间与屋盖结构的静力平衡系 | 第17-19页 |
| ·开放空间与悬挑结构的静力平衡系统 | 第19-20页 |
| 第四章 钢结构建筑的结构构思与艺术表现 | 第20-35页 |
| ·钢结构的形态特征 | 第20-23页 |
| ·虚空的杆件体系 | 第21页 |
| ·形式各异的稳定性构件 | 第21-22页 |
| ·结构形式的格构化 | 第22页 |
| ·精美的细部构造 | 第22-23页 |
| ·结构造型表现 | 第23-28页 |
| ·造型三原则 | 第23-25页 |
| ·结构形式与空间造型 | 第25-28页 |
| ·表皮 | 第28-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钢结构细部设计 | 第35-45页 |
| ·钢结构构件设计 | 第35-39页 |
| ·基本原则 | 第35-38页 |
| ·实腹式构件 | 第38-39页 |
| ·格构式构件 | 第39页 |
| ·钢结构节点设计 | 第39-44页 |
| ·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 ·两类连接部位 | 第40-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钢结构建筑-从传统走向未来 | 第45-52页 |
| ·从机器时代到信息时代 | 第45页 |
| ·信息时代的新观念 | 第45-51页 |
| ·科技观念的理性回归 | 第45-47页 |
| ·审美观念的巨大变迁 | 第47-50页 |
| ·操作手段的“数字化”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图片索引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